盛夏时节,走进旌德县庙首镇里仁村,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瓜果香。村前屋后、山脚沙地,巴掌大的零星地块被村民们见缝插针地利用起来,翠绿的藤蔓下,圆滚滚的西瓜若隐若现,承载着夏日增收的希望。
村头巷尾、镇集路边,不时能看到骑着三轮车的村民,车斗里码着七八个圆滚滚的西瓜,翠绿瓜皮上深粗纹路清晰可见,引得路人驻足问价。“师傅,瓜甜吗?”镇集上,一位顾客问道。里仁村村民俞志德麻利地抱起一个瓜,手指轻叩瓜身,“咚咚”的闷响透着熟透的自信:“包甜!自家地里长的,生态种植,放心吃!1块5一斤,来一个?”说话间,他利落地过秤、装袋,收了钱又笑着招呼下一位顾客。
里仁村的瓜农大多是散户,在自家菜园或山边沙土地里辟出几分地种西瓜,面积不大,一户也就一两分地,收个百十来个瓜。“不指望靠这发大财,就是趁着夏天添点收入。”村民邵伯民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摘下的西瓜放进竹篮。他家种了半分地的西瓜,品种是当地惯种的“8424”,甜度高、水分足。每天早上摘几个熟好的,骑三轮车在村里转一圈,再去镇上集市待半天,日均能卖出10多个,增收百元左右。
据了解,里仁村像这样利用零散土地种瓜的农户有20多户,一个夏季下来,户均靠卖瓜能实现增收1000余元。这笔看似不大的收入,却为村民生活增添了实实在在的“甜蜜”盼头。卖瓜所得,或许变成了孙辈的零食,或许添置了家中小物件,这份源自土地和勤劳的增收,不仅改善了生活,更激发了村民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中的“散户经济”提供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