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宁国市,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诉说着“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一颗颗青涩的山核桃,转化为香飘四溢的美味坚果,更将诚信纳税的理念深植于企业发展的血脉之中。
自2015年以来,詹氏食品已连续10年保持纳税信用等级A级的优异记录,成为宁国市诚信经营、合规发展的标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源于企业对税务合规管理持之以恒的深耕与创新实践。
从“收购之困”到“内控之盾”
作为扎根“中国山核桃之乡”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詹氏食品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每年9月的山核桃收购季至关重要,平均年收购量达50余万斤,采购金额超1500万元。
然而,在长达3个月的集中采购期中,詹氏食品面临销售农户相对分散、现金交易相对普遍、涉农税收政策相对复杂等困难,一定程度上为合规收购山核桃果带来涉税风险和挑战。
詹氏食品深知,农产品收购环节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企业信誉和供应链安全,不容丝毫闪失。为此,企业决定将筑牢内控防线作为发展首要任务,在建立健全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成功打造农产品收购电子台账系统。该系统可以确保每笔收购业务都详细留存收购合同、农户信息、过磅单、运输单据、付款凭证等佐证资料,助力构建完整、真实、可追溯的业务链条。
“‘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是关键一招。”,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宣艳表示,“该模式从源头上构建了规范透明的收购链条,有效管控了虚开、错开风险,为我们筑起了坚实的税务安全屏障。”宣艳提到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与核心产区长期合作的农户建立稳定联系,并与规范化运作的合作社签订战略采购协议,由合作社统一对接社员、结算货款、管理票据,实现了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三流合一”的闭环管理。
从“手工核算”到“智税赋能”
合规不能仅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更需要技术赋能提升效率和精准度。詹氏食品自2010年起便前瞻性布局信息化建设,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率先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部署该系统,实现从山核桃原料采购数据录入、成本核算、生产消耗到财务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彻底告别了传统手工记账的繁琐与易错,确保前端业务数据的实时性与精准性。
前端数据的“颗粒归仓”,为后端税务处理提供了可靠源头。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确保了成本归集清晰、费用分摊合理、进销存数据匹配,显著提升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纳税申报的准确率与效率,也为精准享受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19年起,詹氏食品持续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智能化加工工艺,如精准控温烘焙、先进保鲜技术等,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智能化生产线对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控,同步产出真实、可追溯的生产数据流,进一步强化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业务真实性。
“ERP系统是我们税务合规的‘数字底盘’。企业法定代表人詹权胜指出,“ERP系统让业务数据从源头就精准、透明、可追溯,确保了税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数防’的本质提升。”
在“智税赋能”的助力下,企业从传统“制造”迈向“质造+智造”的产业升级,不仅让企业荣获“坚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称号,更重要的是,夯实了税务合规的信息化根基。
从“单兵作战”到“税企同心”
詹氏食品深知,合规经营绝非企业单打独斗。多年来,企业与宁国市税务部门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税企共治”联系机制。税务部门针对农产品企业特点,定期组织专项政策培训,开展“滴灌式”辅导,帮助准确理解政策精髓;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建立风险监控模型,及时识别并向企业推送潜在的涉税风险点。企业则积极配合疑点核查,并向税务机关反馈整改结果,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为税务部门开放企业端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接口,助力高效监管。
“税务部门就像我们的‘合规护航员’”,企业财务主管会计王潇潇深有感触,“从精准的政策辅导到及时的风险预警,再到高效的协同检查,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实实在在地守护了企业的经营安全,降低了涉税风险,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优良税收营商环境的支持。”
十年磨一剑,诚信铸品牌。宁国市税务部门将继续支持詹氏食品深化“信息赋能+内控机制”双轮驱动,巩固税企共治成果,在合规经营的坚实基础上,持续深耕山核桃产业,为宁国市“中国山核桃之乡”的金字招牌增添更亮丽的诚信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