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表达对退役军人和军烈属的关心关爱,“八一”期间,合肥市蜀山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全区退役军人、军烈属等优抚对象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五里墩街道
五里墩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深入辖区71名困难退役军人家中,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了解其实际需求,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一栋老旧居民楼的一楼,残疾老兵张老早已等候在此,斑驳的门楣上悬挂着的“光荣之家”牌匾被擦拭得锃亮。当米、面、油和特制“防暑清凉包”送到老兵家中时,张老激动地接过这份节日专属关怀。服务站站长与张老促膝交谈,聆听烽火故事,详细询问其身体近况和生活需求。“您膝盖的旧伤最近还疼吗?”“‘八一’到了,国家还惦记我们,心里真暖!”张老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说道。在另一位独居老兵王老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的空调滤网积满了灰尘,当即寻找工具将其拆卸清洗干净。这些超出慰问清单的举动,让原本有些拘谨的老兵们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从当年的军旅生涯聊到如今的生活琐事,窗台上的茉莉花香混着爽朗的笑声,在夏日的阳光里悄悄蔓延。
此次“八一”专题慰问活动,聚焦辖区内的困难退役军人家庭。 服务站不仅送去了饱含节日温情的物资,更借此契机精准摸排每一位老兵的困难根源,详细记录他们的具体需求,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一人一策”帮扶计划打好基础。社区工作人员还向他们宣传讲解最新的民生实事政策,确保退役军人家庭能够及时享受。
下一步,五里墩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将继续加大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困难退役军人长效帮扶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落实政策宣传与困难帮扶,切实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题,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南七街道
近日,南七街道商会携手南七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洪岗社区党委联合开展“共庆建军节日,共谱双拥篇章”慰问活动。
活动中,南七街道商会与街道、洪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组成慰问小组,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前往辖区困难退役军人及军属家中,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认真倾听他们讲述军旅生涯中的难忘故事,感谢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感谢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虽然已经退役,但这份关怀让我们心里特别温暖。”一位退役老兵激动地说。慰问小组表示,退役军人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军属们默默支持军人保家卫国,同样值得尊敬与关怀。未来,商会与社区将继续携手,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用心用情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为退役军人和军属送去了物质上的关怀,更传递了精神上的慰藉,进一步浓厚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里庵街道
7月30日,三里庵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竹荫里社区开展“八一”慰问困难退役军人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为辖区内困难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祝福与实际帮助,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社会氛围。
慰问组一行先后来到退役军人周辉和熊礼清家中。熊礼清因患有肝癌,其妻子不久前也查出患有胃癌,长期需要治疗,医疗费用和生活支出压力很大。慰问组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治疗进展及家庭生活情况,并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熊礼清感动地说:“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关怀,我会继续保持军人作风,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关怀,不仅为生活困难退役老兵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稻香村街道
“八一” 前夕,稻香村街道联合朝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成慰问组,带着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对退役军人的深厚情谊,前往辖区困难退役军人及军烈属家中,送去节日的问候。
“家里近况怎么样?身体还吃得消吗?”在困难退役军人程增勇家中,慰问组成员与他促膝长谈,细致询问生活起居与健康状况。当得知程增勇曾为国防建设奉献青春,却因失独面临生活困境时,慰问组深表关切,鼓励他坚定生活信心,并送上米、油和礼品等慰问品。一句句暖心话语,一声声真切关怀,不仅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彰显着社会对退役军人“奉献一时、尊崇一生”的价值认同。
走访途中,78岁的烈属徐芬梅家中传出阵阵笑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忆起丈夫在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事迹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他为国家捐躯,是全家的骄傲。当年我31岁,带着两个孩子熬过来了,现在儿女孝顺、日子安稳,全靠党和政府的照顾!”徐芬梅的乐观与感恩,让在场人员深受触动。慰问组详细询问其清明祭扫计划并承诺做好烈属祭扫全程代办服务,以“代办不缺位、服务有温度”的举措,让英雄家属感受到“身后有人管、缅怀有保障”的贴心关怀。
从硝烟中走来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为国家奉献的老兵,是时代的功臣。此次走访慰问,不仅是一次物资上的帮扶、情感上的慰藉,更是蜀山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践行“尊崇工作法”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化服务、常态化关怀,将对英雄的缅怀、对老兵的关爱融入日常,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活力。(葛兰英 李娜 韦新洁 陈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