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涡阳县遭遇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亮起“黄灯”——全县24个监测点中,11个出现轻度墒情不足,9个达到中度干旱等级。正值108.5万亩大豆、74.5万亩玉米生长关键期,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抗旱保苗应急预案,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抗旱资金,调动2.25万台套抗旱设备,完成265万亩次灌溉作业,为秋粮生产筑牢“防火墙”。
念好“四字经”,全力保源促补墒。全县新打机井744眼,洗井7036眼,依托158套水肥一体化设备推广微喷、喷灌等节水技术。县农业农村局采购14台洗井机械、县应急局投入30台汽油机抽水泵,支持乡镇开展抗旱。全面详细摸排74条大沟等沟河水情,及时准确发布水情信息,掌握抗旱主动权。各镇(街)利用各级抗旱资金新购置抗旱设备1100余台套用于群众抗旱。念好“蓄”字经,关闭全县130座大中小型涵闸,全力蓄水保水,最大限度把水留住;镇(街)组织机械和人员创新实施“沟中沟”“塘中塘”蓄水工程,形成立体蓄水网络。念好“引”字经,调度涡楚河闸、五里湾闸、代庄闸等涵闸开闸,引涡河上游水源,抬高涡河下游南部乡镇大沟水位,补充灌溉、抗旱水源,助力抗旱保苗工作。念好“提”字经,加快抗旱应急项目泵站建设进度,建成后从包河提水,解决丹城、石弓等周边乡镇农业灌溉用水。念好“调”字经,对具备条件的杉木桥涵、公吉寺闸、王大庄闸等10余座涵闸视情开启,调控抗旱水源,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做好“三文章”,应急帮扶暖民心。健全机制“优”化服务体系。该县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深入镇村,田间地头督查抗旱、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县四大班子成员到各自联系包保镇街实地督导抗旱工作;县防指办和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并派出23个抗旱救灾行政督导组包保到各镇街,督促指导各镇街落实抗旱举措,县水利局成立抗旱应急工作组。结合实情“精”心制作明白纸。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结合农田墒情、苗情实际印发抗旱补墒、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明白纸20000份,指导农户科学实施灌溉补墒,优先早晚节水灌溉(喷、微灌),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和复合种植田大水漫灌;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土壤墒情,农业部门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抗旱4200人次。多模式做“实”帮扶解难纾困。各镇(街)因地制宜成立抗旱服务小分队,采取“网格化管理+精准服务”模式,确保抗旱措施覆盖到每个地块。对外出务工农户实施“点对点”电话通知。对劳动力薄弱农户提供代耕代灌、机具共享等应急帮扶服务,有效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抗旱难题,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6万人次。
用好“双引擎”,两预一增惠民生。通过雷达、卫星监测手段时刻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制作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天气周报、决策服务短信、预警信息等。两部燃(空)气炮作业点和5个火箭作业点时刻待命,全天候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各项准备工作,综合利用雷达卫星监测和人工增雨作业点,7月累计发布气象预警信号21条,成功实施增雨作业7点次。
据悉,该县在全力开展抗旱补墒的同时,及时清淤疏通田间“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构建抗旱防涝“双保险”体系,提升排涝能力,防范极端天气导致的旱涝急转,确保雨停田干,最大限度降低涝渍灾害及作物倒伏风险,确保秋粮丰产丰收,为全年粮食安全交上满意答卷。(罗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