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阳县蓉城镇分姚村的田埂地头、荷塘岸边,党建引领的红色脉络清晰可辨。从带着水乡气息的村规民约,到守护安宁的平安防线,再到驱动增收的特色产业,一张以党建为“纲”、治理为“络”的乡村发展网越织越密,让这个渔乡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编实制度网:让村规民约接足“地气”
党建引领聚民智,让村规民约接足“地气”。渔乡分姚村的公约里,“特产藕鱼虾”“垃圾要入池”等条文带着水乡气息,“守法爱国家”“邻里互爱如一家”更是村民的共同心声。村党总支牵头,以板凳会、田间会为阵地,组织党员带头听意见、议条款,将“建房需审批”“护圩堤齐出发”等关乎生计与平安的诉求融入公约,让每一句话都源自百姓日常,既守住水乡治理的“规矩”,又装满村民对家园的热爱,以党建凝聚力让公约成为人人认同的“乡土法典”。
筑牢平安网:精细治理 守护一方安宁
创新推行分片包保机制,为乡村平安装上“安全阀”。实行村两委人员对13个村民组“分片包保”制度,包保人员每周定期下队走访,走进村民家中拉家常、听诉求、察实情,像贴心人一样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矛盾及时化解机制,让乡村和谐有“润滑剂”。每周一召开两委会,包保人员集中上报走访情况,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集中研判、快速处置,形成了闭环式的矛盾化解链条,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为乡村筑牢了坚实的平安防线。
织密产业网:红色引擎 驱动增收致富
分姚村党总支以“党建 + 产业”为强劲引擎,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精心织密产业网,让党建引领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驱动着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围绕稻虾种养的千亩稻田这一特色产业,由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攻关养殖技术难题,他们像先锋战士一样冲锋在前,还积极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指导,将党的人才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们率先垂范,带头流转土地、尝试新的种植模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如今,千亩稻田里稻浪翻滚、虾肥稻香,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稻虾混种产业年产值稳步提升,成为村民增收的“金稻田”,这正是党建引领下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制度约定到平安守护,从产业兴旺到民心凝聚,分姚村以党建为针、实干为线,将渔乡的“水韵”与治理的“温度”、发展的“活力”编织成网。在党的引领下,这个水乡村落正以更稳健的步伐,迈向产业兴、百姓富、乡风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未来。(鲍胜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