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官亭镇
皖南医学院“安娜萨沙”江夏益行志愿服务队见证官亭镇江夏店社区脱贫成果
来源:顾籽妍 沈怡彤 2025-08-06 10:05:37 责编:方欢 王力

7月25日,皖南医学院麻醉学院“安娜萨沙”江夏益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走进了位于肥西县官亭镇的江夏店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入调研。

当志愿队成员与村民聊起三十多年来脱贫攻坚的变化时,村民们总是乐呵呵地说:“挺好挺好。”团队以社区赋能为核心,深入探究这“挺好,挺好”背后究竟好在哪里?

返贫“实时”监测,“时时”反馈

“每个月,社区都会给我们送来大米和馒头。”一位阿姨满脸喜悦地告诉服务队的成员,“到了过年过节,我们还能收到食用油呢!”近年来,社区村委会对村民的关心越来越到位,特别是对老弱病残的乡亲们,他们总是伸出援手,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此外,对于已经脱贫的农户,社区推行“返贫监测机制”,着重关注他们脱贫后的日常生活,并给予相应的援助。

医疗定点,让看病成为简单事

走访过程中,成员们采访了社区书记王聪,她主要负责江夏店社区的卫健、妇联与团委工作,并与成员们分享了医疗帮扶的故事。曾经,看病难、看病贵是社区居民面临的一大难题,让许多居民陷入了生病却无力医治的困境。王聪介绍,如今,社区已为大多数居民开展了医疗帮扶工作,涵盖办理慢病卡、落实医保政策扶持以及大幅提升报销比例等举措,这极大地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村村通”迈向“户户通”

在与江夏店社区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表示,自江夏店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最显著的变化便是“道路变得‘排场’”了。从前的十字路和泥洼路,如今已变成宽敞的柏油马路,乡村道路也从“村村通”升级为“户户通”,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出行。路更宽阔了,路旁的风景也愈发迷人。曾经杂乱无章的荒地,如今已被精心规划,种上了五彩斑斓的花卉与整齐排列的树木。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也随着道路的升级而不断完善。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也相继建成,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江夏店社区,因为这“排场”的道路,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稻虾共养”齐致富,大棚产业助发展

在政策扶持与模式优势的双重推动下,江夏社区积极推广“稻虾共育”这一创新发展模式,携手探索致富路径。为深入探寻乡村农业振兴实践路径,团队深入走访了凭借“稻虾共育”模式成功脱贫的农户缪家叶并与其面对面交流。他告诉大家,在“稻虾共育”模式的助力之下,其家庭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即使家庭状况存在特殊性,他迈向小康生活的进程也未曾间断。

随后,志愿服务队在书记和江夏店乡村振兴专干的引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参观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园。大棚里种植着葡萄、桔子等作物,收成颇为可观。村民们凭借自身努力实现富足生活,着实令人欣喜。

党性引领,以“小我”投身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队成员与扶贫专干交流时,当谈及青年一代选择“返家乡”这一现象,扶贫专干依旧给出那句熟悉的评价:“挺好,挺好”。

“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展现出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极高热忱。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和志愿者们能够心怀桑梓、回归家乡,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我作为江夏店社区的本地居民,我们家也曾被界定为特殊贫困户,在党的坚强领导与社区的精准帮扶下,我们家也成功退出了贫困序列,后来,我也选择留在江夏,建设江夏!”

图六

如今,投身乡村振兴之路的青年学子日益增多。在寒暑假期间,深入乡间地头开展实践调研的团队也越来越多。(文 /顾籽妍 沈怡彤 图/彭博远 陈希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