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模糊,把集中教育当成“茶话会”,监管教育常陷入“说过就忘、做过就丢”的困境。亳州市利辛县锚定“管得住、矫得好”的目标,从“坐”这个小动作入手,创新推出“小板凳”工作法。“小板凳”上的矫治三部曲,为后续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治打下坚实基础。
以“坐”正身,筑牢纪律防线。集中教育前,矫正对象由小组长规范穿着标识服,工作人员一声召集,众人便迅速整理衣容,在指定区域按队列站姿排列整齐、点名报数,报数声从排头到排尾依次传递。整队完毕后,矫正对象依次进入会场,有序站立于小板凳前方,工作人员一声“坐下”,社区矫正对象身着统一的标识服,迅速按照监狱“三姿”标准执行——上身挺拔如标杆,双脚分开约80度,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端坐在塑料凳上,身姿笔挺。构建“身份重塑-行为规范-心理矫治”的立体监管体系。
城关司法所矫正对象高某表示:过去司法所组织学习时,大家懒散聚集一团、围坐在会议桌旁,有说有笑,像开茶话会一样,并没有让我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矫治。现在的学习教育让我在“仪式感”中明白,社区矫正也是服刑,纪律必须记心间。
以“学”提质,涵养法治精神。“小板凳”工作法多维度引导同步发力,一步步把遵纪守法的要求刻进社区矫正对象骨子里,落实到矫正行动上。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让社区矫正对象从一个个生动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使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管的理念更加根深蒂固。
汝集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汝某某表示:现在到司法所学习,仿佛回到监狱生活一样,让我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工作人员不再像以前一样照本宣科读法律条文,而是用家乡话给我们讲案例,让我们能够听得懂、记得牢、守得住。听着有些矫正对象现身说法,让我很震撼,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以“拓”增效,延伸矫治链条。“小板凳”工作法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还推出“小板凳+N”模式,把队列训练、公益实践、歌曲大合唱、从严教育连接起来,汇聚成社区矫正的强大合力。队列训练时,整齐步伐与响亮口号筑牢纪律根基。公益活动中,通过协作付出,唤醒自我价值与社会归属感。同唱一支歌《我和我的祖国》,悠扬旋律滋养爱国情怀。对那些踩了“红线”的社区矫正对象,从严管理学习班成了特殊的“课堂”,通过针对性的法规重学、典型案例的集中剖析、严肃紧绷的集中整训,为违规者校准方向。
张村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关某某表示:自从自己犯了法之后,我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了,但是通过所里开展的活动,教我们唱歌,给我们做拓展活动,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据我县社区矫正分管负责人黄金亮介绍:利辛县开启“小板凳”工作法矫治新模式破除强硬死板说教,依托坐姿、着装、场景这些小设计,承载了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活灵活现的教育方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矫正新样板。下一步,我局还将结合社区矫正管理重点和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让“小板凳”工作法焕发更大活力,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葛远远 黄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