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中心上下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锦绣中心妇联在上级妇联指导和中心党委领导下,以“维权服务在身边,关爱帮扶暖人心”为核心理念,深入实施妇儿维权项目,探索建立了集预防、发现、干预、帮扶、调解于一体的综合维权服务体系。
一、织密维权网络,构建多元协同工作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在中心层面联合辖区派出所成立了“锦绣派出所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在社区层面以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作为服务阵地,吸纳网格员、社区民警、法律顾问、专业社工、热心志愿者等力量加入,形成“中心-社区”两级联动、资源整合的工作网络。
畅通诉求渠道:依托锦绣中心综治中心及调解室设立妇女维权接待室、妇女维权电话、维权信箱及线上服务平台(小微一点通等),确保维权诉求“有门可进、有人可找”。建立首问负责制,对来访来电做到热情接待、认真记录、及时转办、限时反馈。
强化源头预防:依托“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邀请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围绕《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核心内容,常态化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年均举办各类活动5场,覆盖人群超3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聚焦精准关爱,深化困境妇儿帮扶服务
建立动态台账:发挥社区基层妇联干部、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定期排查辖区内困境妇女儿童(如单亲特困母亲、重病妇女、残疾妇女、留守/流动/困境儿童、遭受侵害的妇女儿童)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建立台账13人。
实施暖心行动:整合政府救助、社会慈善、企业捐助等资源,针对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帮扶:
生活帮扶:在重要节日节点通过开展“关爱贫困母亲”和“儿童微心愿”等项目形式链接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困难妇女儿童提供基本生活物资。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发放救助金/物资价值3万多元,惠及60多户家庭。
健康关爱: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困境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及健康义诊;组织心理咨询师、社工为受侵害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累计开展心理疏导6人次。
赋能发展:针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困境妇女,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家政、育婴、面点、西点等),并积极链接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经济自立。
儿童关爱:坚持开设“行知课堂”、四点半课堂等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情感陪伴、兴趣发展支持,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深耕调解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
组建专业调解队伍:
2025年7月,锦绣中心妇联在万华工作室基础上,整合“娘家人”后援团优质资源,深耕打造了专业化调解服务团队—“欧琳工作室”。工作室汇聚退休干部、计生专干、儿童专干、社区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优秀妇联干部、有威望的社区老党员等多元力量,专注解决辖区妇女儿童维权与关爱需求,旨在用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个家庭。
规范调解流程:建立“受理-调查-调解-协议-回访”标准化流程。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原则,注重倾听双方诉求,找准矛盾焦点,运用“背靠背”、“面对面”等多种调解方式,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理性协商。特别关注涉及家暴的纠纷,坚决贯彻“受害人中心”原则,优先保护妇女人身安全,联动公安及时出具告诫书,必要时协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建立联动处置机制:对复杂疑难或存在家暴风险的纠纷,启动“妇联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社区等单位进行会商研判、协同处置,形成工作闭环。目前,已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和“民转刑”案件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锦绣中心妇联将继续深化妇儿维权项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调解员、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二是拓展“线上+线下”维权服务模式,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三是深化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在反家暴、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探索更紧密的协作机制;四是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以案说法,持续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平安和谐中心贡献巾帼力量。(黄鹂 孙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