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山芋粉丝、各式工业刷具、一次性围裙雨衣、绒布编织蒲墩、特色养殖……这些曾经或许只能在工厂或专业市场中见到的产品,如今在桐城市范岗镇的乡村“小作坊”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在桐城市范岗镇,一个个乡村“小作坊”办得红红火火,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随时照顾家庭,真正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近年来,范岗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盘活闲置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吸引企业主、乡贤、优秀青年人才回乡领办乡村“小作坊”,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范岗镇诚鑫畜牧有限公司(当地湖羊养殖基地),工人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10多名工人忙碌穿梭,进行喂食、清扫、防疫等工作……一名女工感慨道:“以前要兼顾家里、地里,不敢外出打工,只能靠老公在外挣钱。现在村里办了厂,既方便照看老人、小孩,又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在桐城市永新刷业公司的生产车间,40多名工人在各自工位手脚麻利地忙活着。加工、装配、测试……一道道工序完成后,一批批刷子便顺利下线。当地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送完小孩上学后,她就来这里上班。“工作很容易上手,时间也灵活自由,我很喜欢。”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的工人主要来自周边村民,经过培训即可上岗。我们采取计件付费、多劳多得、灵活就业的方式,既保障了企业效益,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一处一次性雨衣制作现场,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负责人黄海表示,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制,为20余名留守老年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人均增收七八千元。80岁的张秀华老人一边熟练地折叠雨衣,一边欣慰地说:“今年已经拿到3000元,还有2000元没结呢。以前总觉得自己除了种地、照顾家人,没什么本事。现在有了这个雨衣厂,我也能靠双手挣钱了,而且工作时间灵活,一点不耽误照顾家里。”
范岗镇的“小作坊”现象并非偶然。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盘活闲置资源等措施,该镇成功吸引了一批批企业和人才回流乡村。这些“小作坊”如同点点繁星散落在乡间,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更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范岗镇已建成乡村“小作坊”19家,涵盖建筑辅材、农产品养殖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年总产值超过250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小作坊”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下一步,范岗镇将继续为乡村“小作坊”提供政策扶持和就业指导,推动其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唐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