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三山经开区保定街道老垅村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积极探索“微网格+微协商+微服务”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以“微服务”凝聚“大民心”,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增强村民自治活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织密“微网格”,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织密组织体系,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限清晰”原则,将全村划分为8个微网格,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三级联动体系,每个网格覆盖80-100户农户,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党小组长,确保党的指令直抵基层。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多网合一”落地见效,整合党建、综治、应急、防返贫监测等8大类职能,为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同步推行“网格+警格+调解”三联机制,联合民警、专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组建“红色调解队”,今年以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产权争议等问题130余个,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压实党员责任,通过“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组织网格内党员包片联系群众,定期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需求收集,今年已办理村民诉求14条,服务群众1600余人次。
激活“微协商”,奏响村民自治“和谐音”。创新议事机制,推行“群众提事、网格议事、支部办事、村民评事”四步工作法,由网格员、老党员、乡贤能人等组成“垅乡议事会”,针对道路修缮、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落实等民生议题,定期召开网格协商会,今年上半年累计召开议事会3场。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参与议事、支持村集体工作等纳入积分范围,村民凭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积分激励,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形成“人人愿参与、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建立“协商—落实—反馈”闭环机制,对协商确定的事项,由村党支部牵头制定清单、明确时限,办结后邀请村民代表评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5年上半年,通过“微协商”化解邻里纠纷、耕地界畔争议等矛盾23件,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向“主事人”转变。
做实“微服务”,点亮群众幸福“生活圈”。紧扣群众需求,以“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不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双平台功能,整合网格员、村干部、村医、志愿者等力量,为群众提供养老认证、医保代缴、农技指导等“上门服务”,开设技能培训、健康讲座等12场,累计服务人数700人次。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开展定期探访、生活照料等服务,累计上门服务50余次。提升治理效能,将服务与治理相结合,通过日常走访收集群众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村内道路硬化、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有效提高。(张家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