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枞阳镇:人大代表护航农村改厕
来源: 2025-08-11 15:18:41 责编: 王霞

近年来,枞阳县枞阳镇各级人大代表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多措并举为农村改厕工作全程“护航”,让农村改厕惠民工程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的幸福感。

听民声,让改厕方案“接地气”

“方案合不合理,得听老百姓怎么说。”这是枞阳县枞阳镇各级人大代表在改厕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话。为避免“一刀切”式的改造脱离实际,人大代表们主动深入村组走访调研,通过“拉家常”“板凳会”等形式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

在改厕方案制定阶段,人大代表们收集到许多宝贵意见,如“希望化粪池容量适配家庭人口”“优先选用砖砌或混凝土预制等耐腐材料”等。这些意见全部被纳入方案修订中,最终确定了砖砌或混凝土预制三格式化粪池 + 节水厕具的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又充分兼顾了农村生活实际。

项目施工前,人大代表们还联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对施工队伍开展技能培训,明确“三池防渗、管道坡度、厕屋通风”等必检指标,从源头杜绝偷工减料、消除安全隐患。通过这些举措,改厕方案真正做到了“接地气”,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盯现场,让施工质量“过得硬”

“第三化粪池过粪管高了三过,得重新弄!”在枞阳县枞阳镇中南村改厕项目现场,枞阳县人大代表许晓山正拿着卷尺仔细测量检查,他的笔记本上已记录下3处需要整改的细节。为筑牢质量防线,人大代表们建议各村建立“现场监督员”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

人大代表们不仅“挑刺”,更主动“解困”。针对施工队反映的“部分农户宅基地狭窄,化粪池不好安放”问题,各村人大代表们主动牵头组织村民协商,通过“调整朝向”“缩小尺寸但保证容量”等办法,解决了20余户的施工难题。

此外,他们还联合县镇有关部门对改厕施工材料进行抽检,确保管材、厕具等符合质量标准,从源头杜绝“豆腐渣工程”。通过这些措施,改厕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重长效,让惠民成果“留得住”

“改厕不是终点,能长期用好才是关键。”这是枞阳县枞阳镇人大代表们在监督中始终秉持的理念。针对部分村民“不会用、懒得修”的问题,枞阳县人大代表钱慧芳建议建立“三位一体”管护服务机制。她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枞阳县枞阳镇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迅速成立,镇政府组建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业管护服务队伍,负责定期清掏和维修。同时,每村培训1-3名“土专家”,为村民提供日常指导。为确保管护服务机制落地生根,人大代表们定期开展“回头看”,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使用情况。

在一次回访中,钱慧芳得知五一村有1户村民因粪渣清理不及时导致厕所堵塞,她立即联系管护队上门处理,并督促镇管护服务站将“定期提醒”纳入管护流程。如今,全镇改厕户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小厕所”真正成为了“大民生”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枞阳县枞阳镇人大代表们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积极履职尽责,把监督工作做深做细。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改厕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改厕工程不仅建得好,更能长期用得好。通过持续的努力,让农村改厕工作从“纸上规划”变为“实景画卷”,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民生温度。(王章志 方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