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郎溪县建平镇盆形村,清晨的阳光洒进一个整洁的小院。年逾古稀的老兵严世春已忙碌多时——为瘫痪在床的妻子黄绍兰细致洗漱、擦身,再小心翼翼地将她抱上轮椅,推到院中感受晨光与生机。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农家小院已持续了整整15年,5000多个日夜,风雨无阻。
严世春,这位1970年入伍、1976年退役,拥有七年军龄的老兵,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2011年,他的妻子黄绍兰因经络严重受损,不幸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的重担骤然压在了这位老兵的肩头。面对命运的挑战,严世春没有丝毫退缩,如同当年在军营守护阵地一般,他毅然决然地接过了守护爱侣、守护家庭的责任。
“现在我就是她的拐棍儿了,进进出出都要我保护着。”严世春的话语朴素而坚定。为了维持生计和支付妻子的医药费用,年近七旬的他不得不四处打零工。每天,他早出晚归,奔波于各个零工点与家之间。无论工作多么辛劳,收工后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妻子身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翻身擦洗、陪她说话解闷……这些琐碎而繁重的日常护理,被他一丝不苟地执行了十五年。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黄绍兰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妻子的话语,是对丈夫坚守最深情的告白。
从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到守护病榻上的至亲一人,严世春转换了“战场”,却从未卸下军人的责任与党员的担当。盆形村村委委员严新章提起他,满是敬佩:“严世春作为我们村的老党员、老退役军人,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的妻子,这种精神令人动容。村委会虽尽力提供一些困难补助和慰问,但这份坚守,主要靠的是他自身过硬的意志和对家庭深沉的爱。”邻里乡亲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
如今,严世春的双鬓早已斑白,身躯也不再如当年在军营时挺拔,但他守护妻子的身影依然如磐石般坚定。他把家中这方小小的庭院,当成了人生新的“阵地”。在这个“阵地”上,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无声地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更书写着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忠诚与信义。
五千多个日夜的坚守,没有硝烟,却同样考验着忠诚与意志。严世春用无声的行动证明,军人的勋章,不仅闪耀在军功章上,更深深镌刻在平凡的坚守里,在日复一日的尽责中,焕发出温暖而永恒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小小的庭院,也映照出一名老兵永不褪色的赤诚之心。(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