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井,从选址、挖掘到出土、加固等,都有一套较严格的规程,若违反,则可能打出的井只见流沙不见水。新时代基层治理,同样需要依法依规推进。歙县赓续“井”字蕴含的秩序基因,将其条理、层级的理念,拓展至现代治理服务新边界,打造“歙事井然”基层治理品牌。
“乡土法则”筑秩序之基。“歙事井然”的基础,法治是重要保障,但还有扎根于徽州社会的礼俗传统,这些传统对于基层治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歙县充分汲取古徽州治理智慧,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岔口镇井潭村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刹住铺张之风;许村镇前村村规定“定点倒垃圾”,涵养文明习惯;小川乡小洲村纳入“反诈、禁烧”等新规,回应时代需求。同时,赓续优秀家风家训,如定潭“张一贴”家族“孝悌忠信”等16字家训及12条家规,厚植道德根基。更弘扬徽商的契约精神,夯实诚信土壤。村规、家训、商约共同构成乡土内生规则体系,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互促,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实屏障。
“法礼相融”显秩序之美。“歙事井然”的智慧,就在于它成功激活了古徽州“礼”中的和谐、秩序、理性等积极因子,将其转化为滋养现代法治精神、优化基层治理效能的本土资源。歙县深入挖掘徽文化的优秀因子,创新多元调解法:推行“八眼井”工作法、“一贴灵”工作法等,精准高效调处矛盾;渔梁社区发挥“睦邻解纷工作法”优势,促进邻里和睦。同时,打造特色解纷平台,如:“翕事堂”工作室专注婚恋纠纷化解、“吴公工作室”借“老干部”威望促和谐。在遵循“法”的基础上,充分考量风俗、民情等“礼”的因素,引导当事人明辨是非、以和为贵、回归理性、互谅互让,达成既合法理又顺民情的解决方案,有效调和了法律刚性与情理柔性之间的缝隙。
“网格治理”铺秩序之路。创新“党建+基层微网格”治理模式,整合组织、政法、乡村振兴等网格,实行“一网统管”,推行“15880”网格工作法,构建“14551”基层治理体系,按照“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的运行机制,将治理单元精细划分,网格员在网格框架内处理问题时,引导居民在网格这个小单元内“明辨是非、以和为贵、互谅互让”,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构筑群众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这种精细化、前置化的治理方式,为构建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既依法治理又富有人情味的歙县基层善治格局铺设了坚实的道路。(潘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