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刘街道沈塘村“两委”干部深入包片村民组,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高效同步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排查与80岁以上高龄津贴认证工作。目前,高龄津贴认证完成率已突破90%,安全隐患排查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精准排查筑防线
在大东郢村民组,村书记张诗秀贴近斑驳的墙体,指尖沿着裂缝走向仔细探查开裂程度。“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接连响起,她持手机多角度拍摄隐患细节。从地基沉降到屋檐破损,每一处潜在风险都逃不过她的眼睛。翻开《农房安全隐患摸底登记表》,她对照现场情况逐项严谨标注,为后续整治建立精准台账。同样的场景在农科、楚塘等村民组同步上演,包片村“两委”穿梭于乡村道路,汗水浸透的衣衫见证着守护房屋安全的决心。
温情认证零距离
“老人家,看这里,咱们拍个照就好。”在大东郢村民组,张诗秀书记站在甘姓老人面前,详细询问身体情况,并将手机镜头调整到合适高度。面对听力衰退的老人,她提高声调耐心解释每个步骤。当系统弹出“认证成功”的提示,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笑容:“认得你们,放心!”这声带着乡音的认可,成为包片村干部奔走的最佳注脚。在大东郢、农科等村民组,村“两委”们穿行于农家院落,用手机屏幕的微光点亮服务窗口。他们或俯身贴近老人耳畔指导操作,或半蹲着为行动不便者调整坐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成为现实。
服务延伸见真章
暮色渐沉,村办公室灯火通明。张诗秀和其他两委同志正将白天采集的房屋照片与排查表精准匹配归档。从大东郢到楚塘,从农科到新胜,这些标注着隐患细节的材料,正是干部们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全图谱。他们以“下组入户”为工作常态,把办公室移到田间地头,将服务半径压缩至零距离。当群众与干部之间不再有“最后一米”的隔阂,信任的桥梁便自然架起。
成效彰显再启程
当前,沈塘村高龄津贴认证率已达90%,安全隐患排查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张诗秀带领的“两委”班子用双线并行的实践证明:安全底线与民生温度可以同频共振。那些细心探查裂缝的身影,认真指导认证的姿态,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最生动的肖像。当晚霞映红乡村小路,沈塘村“两委”干部的脚步依然坚定——为民服务的故事,永远行进在续写的新篇章中。(刘自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