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汪村镇:深山岭脚村 听雨打芭蕉 感受诗与远方
来源: 2025-08-15 15:44:41 责编: 王霞

蓝天白云,千米高山,群峰高耸,两山逼仄,溪水潺潺,哗哗作响,两岸人家,粉墙黛瓦……近日,走进新安源头六股尖山中,皖赣交界平鼻岭下的休宁县汪村镇岭脚村,满眼所见,俯仰之间,仍是一片葱绿盎然,空气中弥漫着芳香。

村口那棵历经五百多年风雨的银杏树,像是巨人巍然耸立。而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村内那千余株碧绿宽大的芭蕉树,叶面舒展,随风拂动,绿满晴空,大多有四五米高,分布在村子的道路两侧及鱼塘的周边,乌黑的泉水鱼,自由欢快地嬉戏在芭蕉叶间,与树皮房、石头屋、水口庙、小桥、瀑布等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步步皆可入景,处处皆可入画,充满着诗情画意。芭蕉自古就是画家的爱物,经常有外地的画家来此写生。

因为远离都市,从县城驱车来到这里需2小时左右,游人不多,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原汁原味,未经开发雕琢。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芭蕉第一村”,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初秋时节,漫步村中,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凉意袭人,温度只有25℃左右,晚上在这无需空调,还得盖被子。在这里,倘若下点小雨,听雨打芭蕉,是最好的诗意与远方。

岭脚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的核心区之一,与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石屋坑村,仅一山之隔。

据当地村民介绍,自古以来当地村民就有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殖泉水鱼的传统,房前屋后有大小石砌鱼塘四五十口,这些鱼塘不大,传统做法,大多有几十甚至上百年。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芭蕉,芭蕉叶既能做喂养泉水鱼的天然饲料,绿色无污染,又能遮挡烈日的暴晒,有效降低水温,具有清热解毒,防治各类鱼病之功效。

该村还是流口地区特色美食——苞芦松的主产地,每年到了十一之后直到腊月,不少村民就纷纷开始制作苞芦松,是当地村民的一项收入来源。休宁县文旅部门及汪村镇政府在该村曾经多次举办苞芦松文化节,热闹非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休宁县人大代表、岭脚村民组组长张裕亮正在对家里的民宿进行提升改造,增加两个房间,同时配备卫生间及空调等系统,提高游客的舒适度。早年,他家开过“枕泉居”农家乐,虽然比较简陋,但为人热情好客,生意一度十分红火。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客人的需要在变化,农家乐需要与时俱进,提档升级了。

“预计今年年底德上高速就要正式通车了,这将大大改善我们山区的交通条件。我们村的生态及文化资源还是挺丰富的。芭蕉树的美景,以及高山茶叶、泉水鱼、苞芦松等美食特产,还有连接婺源的平鼻岭古道和隔壁的石屋坑村红色文化,对很多游客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我们村特别适合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乡村休闲康养游。我来带个头、蹚蹚路,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张裕亮对此充满信心。(汪红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