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严店镇跨湖村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指引,以“巾帼生态小菜园”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将基层治理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并创新实施了“党建引领+人大监督+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通过有效激活空间资源、积极培育多元主体、构建起长效机制,成功打造出一个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治理效能优异、示范效应突出的社区治理典范。
跨湖村坐落于严店镇东部,毗邻巢湖,户籍人口逾3900人,常住人口接近2900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拆迁安置村落。尽管居民素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却苦于无地可耕。跨湖村独具创意,在县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吴昌巨的积极牵头、统筹规划、广泛动员与有效沟通下,依托群众力量,充分发动并服务于群众,最终成功将“荒地”转变为“菜园”,此举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从“空间矛盾”到“治理契机”。跨湖村因安置群众随意乱垦、无序种菜导致环境脏乱差,甚至引发村民间的矛盾激化。跨湖村村党委及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敏锐洞察到“居民种菜意愿”与“公共空间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巾帼小菜园”为切入点——将居民的自发行为转化为集体共建行动,通过实施规划认领菜地、改造闲置空间等措施,既满足了居民的种植需求,又实现了空间的规范化管理。跨湖村以村党委为核心,将党建、妇联等多元素融入到品牌建设,开展一系列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将助老、助小、助困“打包”,形成党员群众齐管理、共建共享新环境的良好局面。人大监督,保障公平促落实, 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全程深度参与,将“小菜园”建设纳入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代表们通过实地视察、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汇报、组织村民座谈等方式,对菜地选址的公平性、分配过程的透明度、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常态化监督。代表联络站成为收集村民关于菜园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确保项目始终围绕村民需求,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化解了潜在矛盾,提升了村民信任度。
从“自发垦种”到“有序共建”。面对无序种菜带来的环境与治理难题,跨湖村党委并未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禁止,而是化堵为疏,精准施策。党建引领,统筹规划定方向,村党委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牵头成立“巾帼生态小菜园”项目工作组。在县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吴昌巨的直接推动下,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深入调研村民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确保群众知情权。聘请第三方测绘机构对小菜园实地勘测,绘制电子地图,明确四至边界并公示,按照“一村民组一地块”分配,根据每个村民组实际情况,将生态小菜园划分为27块标准菜地通过抽签或申请审核方式分配,对无种植需求的农户,允许其通过村委会平台将菜地短期租赁给其他村民,收取小额管理费(如10元/月),保证公平公正分地。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跨湖村村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制”,将小菜园种植纳入“积分制”进行管理,对遵守环保、安全规则的农户累计积分,可兑换种子、农具或化肥奖励,违规者扣分并公示。此外,村委还设立了监督小组,党组织牵头组建“党员+群众”环保志愿队,负责定期检查小菜园的卫生、安全情况,确保小菜园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效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小菜园管理的积极性,还有效促进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和绿色发展。(赵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