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泗县泗城镇大部分玉米作物处于生长中后期,也是实施“一喷多促”技术、力保秋粮丰产的黄金窗口期。胡陈村飞防服务队勇担重任,肩负起全镇近6万亩玉米的飞防作业。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精密部署与高效组织下,一场运用科技力量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空中保卫战”正稳步推进。
精密组织,网格化监管筑牢安全根基。为确保作业无死角、责任可追溯,工作队与村“两委”未雨绸缪,预先科学划分飞行片区,制定详实方案。作业过程依托“飞防控制信息系统”与基层网格员实地监管的“双保险”机制,确保“一喷多促”所包含的防病、防虫、防早衰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准落地,为丰收打下坚实科技基础。
技术赋能,专业指导护航飞行安全。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凭借自身植保专业背景,兼职“技术教官”,为飞手们量身定制飞防技术与作业安全培训。培训聚焦实战,对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药剂用水量等核心参数进行标准化规范。战前动员会反复强调:“精准把握飞行参数是保证药液均匀沉降、提升防效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的核心。务必远离人群作业,杜绝围观,飞手自身也必须时刻保持安全距离。”
初心引领,锻造过硬飞防铁军品牌。 这支以村党总支领办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飞防队伍,始终将服务群众、守护农业生产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奉为最高使命。此次大规模作业,正是对队伍责任担当与集体荣誉感的实战淬炼。飞防服务队负责人表示:“每一次起飞,都承载着乡亲们的期盼和粮食安全的重托。我们不仅要高效完成任务,更要擦亮胡陈植保飞防服务队这块‘技术精、作风硬、负责任’的金字招牌。”
植保无人机掠过青纱帐,均匀洒下的雾滴如同“科技甘霖”,不仅精准呵护着抽雄吐丝期的玉米,更彰显了胡陈村以科技兴农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的决心与行动力。这支翱翔于田野上空的飞防力量,正成为守护丰收希望、保障生态安全的坚强盾牌。(泗宣)(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