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庐江新闻
庐江县盛桥镇:“粮”田变“良”田 绘就好“丰”景
来源:严敏 2025-08-15 16:22:20 责编:实习编辑 程可畅 许雅婷 张文洲

22e0fb908772db9b13391fb6e2877c43

走进庐江县盛桥镇板桥村,浓绿的稻浪绵延起伏,在风中翻涌成一片生机盎然的海洋。这7900亩高标准农田所焕发的蓬勃活力,正是当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写照。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 “国之大者”,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筑牢这一基石的关键举措。自2024年10月板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以来,盛桥镇政府主动谋划、靠前指挥,通过日巡查、周调度的紧密机制,深入田间地头排查问题、破解难题,全力抓实农田灌溉、排水系统升级及地力提升等核心环节,让昔日的 “望天田”“中低产田”逐步蜕变为如今的“稳产田”“高产田”,实现了从“三存量”到“三增量”的显著跨越。

项目推进初期,盛桥镇组织3次专题培训,累计90人次系统学习项目建设规范与技术要点。镇村网格员协同发力,紧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步成立协调专班,积极动员群众自愿迁坟33冢、迁移杆线110根、拆除田头旱厕18座;针对撂荒、弃种及无主土地,逐地块查清位置、面积与用途,建立起清晰的“底数一本账”。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建成后,农田总面积增加约20亩,率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存量”变“增量”。

高标准农田的蝶变,带来的不仅是土地形态的革新,更有农业效益的实质性提升。过去,这里的农田分布零散,灌溉设施老化失修,田间道路崎岖难行,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如今,放眼望去,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现代化机耕设备可直接驶入田间作业,灌溉泵站与输水干渠织就的“水网”实现了旱涝保收,土地平整与土壤改良则为农作物根系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幅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改造前板桥村田地亩产约1300斤,而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产约能提升至1600斤,农作物产量的 “存量”成功转化为“增量”。

“之前这片田坑坑洼洼,取水难、收割难,想承包出去没人要,自己种又没把握丰收。”板桥村村民高先生的话道出了昔日困境,“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地很快就流转出去了,家里的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这番心声,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惠民实效的生动注脚。它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工程,更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民生实事,让村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同步实现了“存量”到“增量”的跃升。

从土地提质到产量攀升,从效益增长到民心凝聚,盛桥镇板桥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在沃野上种出了丰收的希望,更在百姓心中播下了幸福的种子。这方土地的变迁,印证着“藏粮于地”的深层逻辑,更书写着“民生为大”的温暖篇章。(严敏)

b12385315462648508b1d982f85c75f3

42c34bc8be8bb7fd385581155cfb8873

d343eed453e68eeb207753a7627e593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