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六安技师学院的校园里,总有一个步履稳健、目光锐利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与实训车间之间,他叫张登普,2010年携笔从戎,2012年退役返乡——从军营到校园,从赛场到岗亭,这位老兵用“守护”诠释责任,以“技能”书写荣光,在平凡岗位上勾勒出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奋斗模样。
卸下戎装,初心不改的“守护者”
退役后的张登普,先以“战友排档”创业为起点,为十余位退役战友搭建就业平台;为了梦想,他毅然关停饭店,重返校园,以学生身份深耕六安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三载,练就一身过硬技能。2020年,带着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与军人的赤诚,他再次回到六安技师学院,穿上安保制服,成为校园安全的“守门人”。
“武警军营的纪律,到了校园就是安全的准则。”这是张登普常挂在嘴边的话。就职安保处以来,他把部队的严谨作风融入校园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寒冬清晨,他提前到岗排查校门口安全隐患;盛夏正午,他顶着烈日巡视实训车间消防设施;深夜遇突发情况,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在火场淬炼出的果决与细致化解问题。从调解学生纠纷到检查用电安全,从疏导校园交通到守护晚自习后的宁静,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起师生信赖的“安全屏障”。同事们说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领导评价他“把军营的魂,扎进了校园安稳的根里”。
重返赛场,淬火成钢的“兵工匠”
2022年盛夏,安徽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的消息传来,让张登普心中的“练兵魂”再次苏醒。面对全新的汽车机械维修工项目,他主动请缨参赛。彼时,实训车间温度直逼40℃,他却把这里当成了“新战场”:工装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他顾不上擦汗,专注于引擎部件的拆装;手臂酸痛到抬不起来,他就用热水敷一敷,接着反复练习动作;遇到技术瓶颈,他抱着专业书籍啃到深夜,笔记写满了整整3本。几十斤重的引擎,他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手上的水泡磨破了结痂,结痂后又磨出新的水泡——那件始终带着汗渍的训练服,成了他最特别的“军功章”。
汗水终有回响。2022年8月,六安市首届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上,张登普凭借娴熟技艺与沉稳心态,一举斩获汽车机械维修工项目冠军;仅一个月后,他再登赛场,参加安徽省首届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夺得省级二等奖。领奖台上,他身姿挺拔如昔,胸前的奖牌映着灯光,一如当年在边疆扑灭山火时那般耀眼——这两块奖牌,是技能的见证,更是军旅生涯铸就的坚毅品格,在平凡岗位上绽放的光芒。
永葆本色,平凡岗位的“奋斗者”
从火场冲锋的士兵,到校园安全的守望者;从服务战友的饭店经营者,到技能赛场夺魁的“兵工匠”——张登普的每一步,都踩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节拍。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六安技师学院的安保岗位上,白天守护校园安宁,闲暇时还会走进实训车间,给学弟学妹们分享技能经验。
“一日从军,终身为‘兵’。”张登普说,军营教会他的不仅是坚韧,更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在六安技师学院这片育才沃土上,他用守护诠释责任,以技能书写价值,将老兵的誓言,化作了校园里的日夜坚守,化作了赛场上的铿锵回响,更化作了新时代退役军人永葆本色、矢志奋斗的生动注脚。(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