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监管网 筑牢食品安全 “防火墙”
来源: 2025-08-18 09:45:50 责编: 何兰

“现在买东西心里踏实多了!社区里随处可见的食品安全小贴士,连我家做饭都学会了合理搭配、不浪费食材,日子过得更舒心啦!”合肥经开区熔安家园小区的张阿姨笑着竖起大拇指。近年来,临湖中心意园社区聚焦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与“餐桌上的节约”,通过线下展台宣讲、入户发放科普彩页,线上微信群精准推送知识等多元举措,织密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同步倡导勤俭节约新风尚,让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节节攀升。

食品安全周期间,意园社区精准锁定人流密集区域:临湖社区菜市场的摊位间、小区广场的休闲区、居民楼单元门口的公示栏,都成了宣传阵地。工作人员递出彩页时,总会笑着多说一句:“这里面有挑菜、存粮的小窍门,家里做饭用得上,您抽空看看!”亲切的提醒让居民们更愿意接过彩页仔细阅读。这些宣传材料没有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买包装食品先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这‘三期’”“生熟菜板分开用,避免细菌串门”“冰箱每月清一次,别让剩饭剩菜藏污纳垢”等通俗话语,把实用知识讲得明明白白,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整个社区的食品安全意识。

针对居民常犯的“想当然”,社区还专门梳理了误区:比如“保质期内的食品一定安全”其实不对,要是没按包装上的储存条件存放,再好的食品也可能变质;“颜色越鲜艳的水果、蔬菜越有营养”更是误区,有些可能是过量使用催熟剂、色素的结果。这些“反常识”的提醒,让居民们恍然大悟,消费时多了份谨慎。

守护安全不能只靠宣传,更要靠实打实地监管。意园社区创新推行“网格化 + 常态化”监管模式,把辖区划分为2个食品安全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他们每周都会对小区周边的便利店、小餐馆、生鲜店开展“地毯式”巡查:翻开商户的进货台账,核对食材来源是否可追溯;打开冷藏柜,检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查看从业人员的健康证,确保“持证上岗”。一旦发现问题,比如某餐馆的消毒记录不全,或是某便利店的临期食品没有单独摆放,小组会当场开具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后续还会“回头看”确保问题解决。今年以来,这样的排查累计发现隐患11处,每一处都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100%。

从街头巷尾的宣传提醒,到网格里的细致巡查,意园社区用一点一滴地努力,织密了食品安全的“防护网”,也筑牢了居民心中的“防火墙”。在这里,“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李乃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