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泉县姜寨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烦心事”作为干部“上心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拉近干群距离,让“有事找书记”从工作机制变成群众心中的“定心丸”,让为民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更深、更稳。
小情大事连民心,快速响应见担当。群众诉求就是“第一信号”,收到群众反馈文化广场路灯“罢工”后,坡寨村书记立即带领人员实地查看,还叫来了几个常来活动的村民一起“会诊”。讨论发现,困扰村民的“灯不亮”背后,实则是传统电网照明长期存在的多重隐痛,村内5个广场共计11盏高功率灯具电费负担沉重,一年耗电费用近2万元;灯具老化导致维修频次攀升,维护成本不断叠加.更棘手的是人工开关管理不便,难以灵活匹配村民实际活动需求。
刨根问底找症结,最优方案解难题。面对路灯问题,姜寨镇坡寨村决心寻求根本性解决方案。经多方考察论证与民主商议,一个既回应群众呼声又着眼长远效益的决策迅速形成,将5个广场的11盏老旧灯具统一更换为新型智能太阳能灯。新灯具不仅彻底告别电网依赖,更配置了先进的光线感应器,真正实现了“天黑即亮、天亮即熄”的智慧运行。
速查速修高效率,快办快结显担当。姜寨镇坡寨村从问题收集、方案确定、实施论证、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仅用3个工作日,以最高效率满足群众诉求。如今,每当暮色四合,新装的一体化太阳能灯便自动为村民的夜间文娱活动点亮清晰而温暖的舞台。此次改造不仅节约电费及维护费用约1.7万元,更筑牢了基层治理中的信任基石。
此次太阳能路灯的成功更换,正是“有事找书记”机制在基层焕发生命力的鲜活注脚。下一步,姜寨镇将持续健全诉求响应机制,通过问题闭环处理,推动更多“感应灯式”惠民举措精准落地见效,照亮乡村振兴前行之路。(张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