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街口镇以“法治为民”为宗旨,以“入户遍访”为抓手,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倾听群众心声,化解矛盾纠纷,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一场以法治之力解民忧、暖民心的行动,在新安江畔的山水之间徐徐展开。
脚步丈量民情,法治服务“零距离”。为切实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街口镇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全镇6个行政村、57个网格,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入户遍访”行动,扎实开展“守护法治乡村 守护和谐家园”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司法所助理员与镇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通过“拉家常、问急难、解困惑”的方式,面对面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和实际困难。据统计,此次行动累计走访群众3600余户,收集涉及土地纠纷、相邻权益、赡养继承、合同争议等问题97件。同时,建立“问题台账”并逐一分类登记,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精准普法释法,法治意识“入人心”。在走访中,镇村工作人员发现,许多矛盾纠纷源于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为此,创新推出“靶向普法”模式。定制普法“菜单”: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权属、相邻权益、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问题,发放《民法典49大亮点解读》、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通俗读本及彩页宣传册至农户家中。主题党日“法治课堂”: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时间,开展“法治课堂”普法和案例宣讲,引导“法律明白人”用方言讲解法律案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线上+线下联动:活跃“村法律咨询微信群”,安排专人全天在线答疑,并通过发送以案释法短视频,惠及更多外出群众。
现场调解化矛盾,法治温度“暖民心”。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进行走访,做到调解纠纷不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上门出击,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和村组。街口司法所会同镇平安法治中心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对走访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当场研判、现场调解。就土地边界纠纷、家庭赡养难题、涉农合同争议等进行现场调处、答疑解惑;同时,运用矛盾纠纷案例进行现场普法,实现案结事了一件,普法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2起,调解成功率达98%,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新安江水“护安澜”,长效机制保民生。为巩固“入户遍访”法治为民成果,街口镇建立了“三个一”长效机制,一本民情日记:每名干部记录走访发现的问题及解决进展,定期汇总分析,形成“问题-对策-反馈”闭环;一个法律驿站:在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站”,配备法律专业人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一套回访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实行“1个月回访、3个月跟踪”,确保问题不反弹,服务有延续。
从“法治课堂”到百姓家中,街口镇干部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治温暖民心。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入户遍访”为纽带,以“法治为民”为初心,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画里街口、水墨新安注入不竭动力。(徐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