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拖拉机轰鸣声中,废弃砖瓦被精准倒入路基,村民们挥汗如雨,手持工具反复平整路面,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在新修道路上来回穿梭,共同推进农耕路建设。这条全长近1公里的道路,并非采用传统砂石铺设,而是江村村干群巧用废弃建筑垃圾打造的秋收“生命线”。
此前,由于长期受雨水冲刷,江村村的农耕路变得坑洼泥泞,大中型农业机械难以通行。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秋收效率,还导致部分粮食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损耗。“去年秋收偏偏遇上连阴雨,地里全是水坑,成千上万斤玉米烂在田里运不出去!”有村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痛心疾首。道路不畅,成为制约村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短板。
面对这一难题,江村村“两委”高度重视,通过多次例会研讨和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了“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创新方案。该村借助集中连片整治项目中拆除产生的废弃砖瓦等建筑垃圾,将其转化为铺路的宝贵资源。村委积极协调群众自有运输车辆,将垃圾有序运至预定路段;更令人感动的是,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拿起铁锹、锄头,齐心协力将建筑垃圾铺平、压实,共同参与到道路建设中。
新铺设的道路不仅彻底解决了农机下田难的问题,还大幅节省了购买砂石材料的成本。如今,大型收割机可畅通无阻地直达田头,秋收效率显著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道路两侧以碎砖砌筑的生态边沟,既能够涵养水源,又可有效收集农田退水,实现“肥水不下河”的生态循环,体现出绿色、可持续的建设理念。
这条以建筑垃圾重塑而成的道路,不仅是一条功能完备的农耕通道,更是江村村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见证。它既巧妙消化了存量建筑垃圾,减轻了环境处置压力,又大幅降低了修路成本,同时保障了秋收顺利进行,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如今,平整宽阔的道路如金色纽带般,串联起万亩良田,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村民的欢笑。它不只是通往田间的路,更是连心之路、创新之路、绿色之路。江村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写下了注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实践样本。(梅妍 江帆 江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