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深耕基层治理创新,以“六尺巷工作法”为引领,通过村民自主选派、部门联动调处、群众议事协商等多元路径,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2024年全县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村民点将,“自选和事佬”架起民心桥
“选谁当和事佬,俺们村民说了算!”黑塔镇创新“群众点单、村民选单、党委审单”选任模式,通过“三荐一库”机制(群众自荐、邻里互荐、组织推荐+基层治理人才库),从退休干部、乡贤能人等群体中筛选候选人,由村民选出108名“和事佬”组建调解队伍,设立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多类专业调解小组。
该机制实行“双向自主选择”,群众可根据纠纷类型挑选1-3名“和事佬”,“和事佬”也可主动认领纠纷,形成“群众挑人、能人挑事”的灵活格局。建立“和事佬初调—村级调委会跟进—镇级专班攻坚”三级联动体系,简单纠纷现场化解,复杂问题联合处置,重大矛盾由镇司法所、派出所等组成专班介入。截至目前,“和事佬”队伍累计调处矛盾45余起,化解率达97%。
部门联动,多方合力攻坚解难题
草沟镇创新“1+4+N”机制(充分依托镇综治中心1个平台,镇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站所负责人、村书记汇聚四方力量,老党员、老教师、退休老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群体),整合行政、司法、人民调解力量,形成“领导统筹、部门联合、上下贯通”的闭环链条。2025年5月,镇综治中心收到大安村上报的一条邻里土地纠纷线索,该村李某和鲁某两家因为临边耕地问题多次要求村组干部出面调解,但始终认为处理不合理。镇政法委员周莉在了解事情详细经过后,带领包村干部、农经站、自规所等共同来到田地边,依据之前分地凭证现场丈量土地,划定边界,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两家的土地纠纷得到化解。
板凳围坐,家常话里织密自治网
屏山镇“胖板凳会”每月5日在法治广场举行,通过“群众说事、党群议事、民主定事、承诺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邀请司法人员、乡贤等参与,年内已开展活动14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件。大李村通过“板凳会+法治宣讲”,调处疑难纠纷12起。
在虹城街道“围楼夜话”以楼栋为节点,组织社区“两委”、物业、居民代表等“五方”力量,在小区长廊、广场开展议事活动,通过“小区党支部提议—平台商议—大会决议—结果公开—督促落实”五步流程,破解了充电桩安装、电梯维修等民生难题83件。运河街道通过“运河话开”议事协商活动,今年已解决充电桩安装、养老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100余件。
从村民选出来的“和事佬”,到部门联动的攻坚队,再到围坐议事的“板凳会”,泗县用多元治理实践,让基层自治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奏响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和谐乐章。(通讯员 周楠)(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