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命运的阴霾早早笼罩生命,有人选择蜷缩于阴影,有人却执意要为世界点亮一盏灯。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子洲,便是这样一位在黑暗中播撒光明的行者。左耳失聪、双目近乎失明的他,用残缺的身体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以一生的爱与奉献,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
命运的磨难从未让王子洲的善良褪色,反而让他更懂得感恩与付出。自幼在困境中成长的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却始终坚信善意的力量。1997年,当他第一次将积攒的善款递向需要帮助的人时,那颗助人为乐的种子便已在心中扎根。此后的20余年间,他的脚步从未停歇:2002年成立“安徽希望工程子洲助学基金”,让零散的善意汇聚成奔腾的暖流;累计捐出2000余万元,为460余名困难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捐建、援建多所学校和图书馆,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大山深处的角落。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难以想象的“壮举”,但对王子洲而言,这只是他践行初心的寻常之路——他见过黑暗,便总想为更多人送去光明。
如果说物质上的资助是王子洲播撒的阳光,那么支教路上的坚守便是他点亮的星光。不顾体弱多病,他毅然告别舒适的生活,走进偏远山村,一待就是三年。每周12节美术课,他从不因风雨或病痛缺席,颤抖的双手握着画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孩子们眼中的向往;自费购买学习用品、建造美术学习园地,他用细节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组织夏令营带孩子们走出大山,他让外面世界的精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他教的不仅是画画,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他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爱党爱国的赤诚、立志成才的信念。那些被他温暖过的孩子说:“王老师的眼睛或许看不清,但他心里装着比星星还亮的光。”
这份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闪耀。2021年,王子洲与安徽省红十字会签署遗体无偿捐赠协议,用最后的奉献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句号。从物质资助到精神引领,从生前坚守到身后馈赠,他用一生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这份爱,超越了身体的局限,超越了世俗的计较,成为照亮社会的精神火炬。
在王子洲身上,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坚韧,更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道德高地的执着攀登。他用行动证明,身体的残缺从未阻挡灵魂的丰盈,命运的坎坷只会让善良更加纯粹。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者,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道德标杆。
如今,王子洲的故事仍在继续流传,他播下的善意种子已在更多人心中发芽。或许我们无法像他一样倾尽所有,但我们可以接过他手中的“火炬”,将这份爱与奉献传递下去。因为我们知道,当更多人选择成为光,世界便再也不会被黑暗笼罩——这,正是王子洲用一生教会我们的道理。(陈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