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宿州市埇桥区总工会以“娘家人”的责任与担当,向热而行,将清凉与关怀精准送达各行各业劳动者身边。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运动场馆到街头巷尾,一张由工会组织织就的“清凉网”覆盖全城,让高温下的坚守者倍感温暖,也为埇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温情动力。
情系一线劳动者:清凉礼包递到最忙的手
“这礼包拿在手里,凉丝丝的,心里更暖!跑运输跑了十几年,还是头回这么真切感受到工会的惦记。”8月5日下午,金田农机大市场内,刚从长途运输中返程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接过埇桥区总工会工作人员递来的“清凉大礼包”,黝黑的脸上汗珠直淌,笑容却格外灿烂。
当日地表温度已近40℃,市场内一排排货车整齐排列,司机们或忙着检修车辆,或整理货物,准备新一轮出发。总工会工作人员带着冰镇饮用水、毛巾、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物资,逐一为亿恒、中运等5家物流运输公司的司机们分发礼包。“这里面不光有降温的,还有急救药,细节都想到了!”张师傅掂了掂礼包,语气里满是感动,“咱肯定把这份心意记心里,安全开车、诚信拉货,不给家乡丢人!”
离开农机大市场,总工会一行人又驱车赶往芦岭镇桥口村。入夏以来的持续干旱让村里的庄稼“渴”得厉害,驻村干部们正带着村民在田间引水灌溉,泥土被烈日晒得滚烫,每个人的衣衫都能拧出水。村第一书记魏素珍接过清凉礼包时,眼里闪着光:“这真是及时雨!连日来大家顶着太阳抢灌溉,累是真累,但工会这声惦记,瞬间就给咱添了劲。我们一定把这份关怀化成干劲,带着乡亲们把桥口村建得更像样!”
助力省运健儿:清凉关怀燃旺拼搏志
“这水喝着比冰镇西瓜还解渴!谢谢叔叔阿姨,我们肯定拼到底!”8月4日下午,宿州市十一中教育集团银河四路校区篮球馆内,15岁的女篮队员小王抹掉额头的汗珠,接过清凉礼包时,声音里满是雀跃。此时场馆内温度计显示40℃,50余名篮球健儿正进行对抗训练,球衣湿得能贴在身上,却没人停下脚步。
今年入伏后,宿州持续高温,但埇桥区600多名中小学生放弃暑假,在50多名教练员带领下备战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他们每天清晨5点开始体能训练,正午避开烈日研讨战术,傍晚又扎进高强度对抗,田径场、射箭场、足球场……处处是挥汗如雨的身影。
“孩子们这股韧劲,看着就让人动容。”埇桥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一边给队员们递藿香正气水,一边忍不住叮嘱,“训练再急也得顾着身体,要是觉得头晕立马歇着,工会就是你们的后盾!”此次慰问覆盖了大泽乡镇中心校、三初中、九中和十一中教育集团4个训练基地,除了防暑物资,更带着家乡人的期盼。
“工会一来,孩子们训练劲儿更足了!”十一中教育集团校长金浩笑着说,当天训练结束后,好几个队员主动加练,“都念叨着要拿好成绩,不能辜负这份关怀。这清凉送得及时,更把拼搏的火苗给燃得更旺了。”而在射箭训练基地,队员们握着带凉意的毛巾时,纷纷对着工会工作人员挥手:“我们一定给宿州争光!”
扎根产业前线:清凉直送生产最忙处
“车间里机器转得快,工会的关怀来得更快!”7月28日,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的宿州市贯华化工有限公司车间内,总经理张媛媛接过总工会送来的清凉物资时,连声道谢。此时骄阳似火,车间内虽有通风设备,温度仍比室外低不了多少,工人们正围着生产线忙碌,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是安徽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已形成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152家企业里,规上企业就有64家,是埇桥区经济发展的“引擎”。高温天里,园区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车间里处处是火热的生产景象。
“为了赶订单,我们车间24小时轮班,避开正午高温调整了作业时间,每天绿豆汤、茶水也没断过。”张媛媛指着生产线介绍,“但工会这一来,不光送了水和防暑药,更给大家送了‘定心丸’。刚才有个老工人跟我说,‘工会都惦记着咱,咱更得把活干漂亮’!”
在符阳光伏有限公司,地处山区的厂区被烈日晒得发亮,中国三峡集团旗下的这支队伍正盯着设备保障电力输送。“盛夏正是保电关键期,我们不敢松劲。”公司王经理接过慰问品时,眼角带着笑意,“工会的人顶着太阳跑这么远来,咱心里暖,干活也更有底气了。”
“一线职工的辛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埇桥区总工会负责人一边给安徽中变变压器有限公司的工人递降温物品,一边说,“送清凉不只是送物资,更是要让大家知道,工会始终和企业、职工站在一起。接下来除了物资,健康义诊、心理咨询也会跟上,全力给大家保好驾,为‘工业兴区’添把力。”
织密户外防护网:工会驿站成“清凉港湾”
“跑了一上午,进驿站喝口绿豆汤、吹吹空调,浑身骨头都松快了!”7月17日中午,三八街道万达广场商圈的工会驿站里,外卖骑手王师傅捧着碗清甜的绿豆汤,连喝了两大口。驿站外热浪滚滚,驿站内却凉意融融——座椅摆得整齐,充电宝随时可用,角落里的应急药品箱满满当当,医护人员正给快递员量血压,一旁还有志愿者给环卫工人剪头发,一派热闹又暖心的景象。
入夏后,埇桥区200余家工会驿站全面升级“清凉服务”,三八街道工会联合会更是联动多方,把服务做得扎实。当天,万达广场商圈、迎宾社区两处驿站同步开展活动,10余名医护人员现场提供健康咨询,针对高温作业给出“避开正午强光、每小时补水”等建议;一剪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拿着剪刀,解决了不少劳动者“没空理发”的小烦恼。更有10余家爱心企业通过街道商会群响应,送来防暑物资和生活用品。
“不光是送东西,是真把咱当家人待。”环卫工人王师傅理完发,摸着清爽的头发笑,“早上扫街热得慌,一进驿站就有凉水解渴,现在头发也利落了,干活都带劲。”
据了解,这些工会驿站不仅延长了开放时间,还增设了应急休息区和防暑物资角。从一杯凉茶到一次义诊,从物资补给到爱心义剪,看似细微的“微服务”,却织成了一张护着户外劳动者的“防暑网”。埇桥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户外劳动者守护城市,我们就守护他们。这些驿站就是他们的‘遮阳伞’,让他们累了能歇脚、热了能清凉。”
凝聚多方力量:清凉暖流涌遍全城角落
“支教这几年,每年夏天都能收到关怀,在异乡也像有了家人。”7月21日,东关街道马号社区活动中心里,合肥师范学院大二学生朱琪带着孩子们学唱《四季征程》,额角汗珠直淌,接过劳模协会送来的清凉物资时,眼睛亮晶晶的。这支45人的支教队伍自2021年起,每年暑期都来社区开课程,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这个夏天,他们又成了工会和劳模协会的牵挂。
当天,宿州市劳模协会埇桥区分会一行人带着30多箱饮用水等物资走进社区,既给顶着烈日作业的环卫工人送清凉,也没忘这群守在暑期课堂的年轻人。“户外劳动者用扫帚扫出城市干净,支教师生用爱心陪孩子成长,都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全国劳动模范、埇桥区劳模协会会长李伟一边搬物资一边说,“劳模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是要扎在基层——让劳动者被惦记,让奉献者不孤单,这才是咱该做的。”
58岁的环卫工人王师傅负责社区三条主干道保洁,凌晨四点就上岗,工作服湿了又干。接过沉甸甸的矿泉水,他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天再热,看到有人惦记着,就不觉得苦了。咱把路扫干净,就对得起这份心意。”
这样的暖流,在埇桥区处处可见。7月8日,37℃高温天里,总工会一行人走进老城区防汛排涝施工项目现场,给铺管道的工人送礼包,开挖机的李师傅抹着汗笑:“保证汛期前把管道铺好,不辜负这份关怀!”;7月22日大暑,他们深入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慕家具有限公司的工人接过物资时,齐声说“干活更有劲了”;西关街道祥安社区门前,交警杨钢刚疏导完交通,接过礼包时感慨:“这是实实在在的惦记,再累也值了!”
从工会组织牵头,到劳模协会、爱心企业、基层驿站联动,埇桥区的“送清凉”早已不是单一行动,而是凝聚起多方力量的暖心工程。一箱箱清凉物资,一句句贴心话语,在炎炎夏日里汇成暖流,既为劳动者驱散了燥热,也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植人心——这张“清凉网”,正以温暖为线,把整座城的人心紧紧织在了一起。(通讯员 曹杰)(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