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实践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走进保定街道,一个转角、一次驻足、一个回眸,都能与文明之花不期而遇。近年来,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以“实”字打底、“干”字当头的务实精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做到了百姓“心坎里”,凝聚起党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之力。
图为“小板凳”理论宣讲现场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让创新理论接“地气” 保定街道把理论宣讲的“讲台”搬到群众身边,让“小院课堂”“小板凳课堂”扎根田间地头、串起农家院落。宣讲员们扔掉“讲话稿”,用方言唠家常: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结合周边“和美乡村”建设中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的变化,说农业发展政策,就算清“种粮补贴+托管服务”的实惠账,聊基层治理,就举“网格议事会解决广场舞噪音”的身边例。截至目前,这样的宣讲已开展30余场,1000余名群众在“听得懂、用得上”的交流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了过日子的“明白账”。
图为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理发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把民生工程做“暖心”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保定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紧围绕“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要求,将文明实践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队伍为基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保定街道整合文化站、卫生院、学校等阵地资源,联动工会、妇联等力量,组建起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300余名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成了群众眼里的“贴心人”。以“网格+志愿”为纽带,10 名“五老”人员带队伍、60名网格员跑街巷,精准对接需求:“红帆船”服务队扛着工具修路灯、清杂物,让小区环境亮起来,“新风尚”服务队陪独居老人聊天、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让冷清的家里暖起来,“党员先锋队”带着农技员进大棚,指导农户防病虫害,让田垄里的希望涨起来。今年以来,街道已开展集中服务活动10余场,志愿服务300余次,解决了“楼道灯不亮”“老人买菜难”“农田灌溉管堵塞”等 100 余件民生实事。正如居民李阿姨说的:“这些红马甲不是来‘走过场’的,是真能帮咱解决难处的!”
图为戏曲文艺志愿服务队表演快板现场
“文明实践+乡风文明”以移风易俗育“正气” 针对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保定街道通过“村规民约”划红线,“一约四会”定规矩、“红黑榜”明导向,让新风尚吹遍街巷。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提升文明意识,倡树文明新风。“文明实践积分”更让群众动了起来:参与环境整治积2分、调解邻里矛盾积3分,积分能在“文明超市”换米面油。沿湖村村民赵大姐笑着说:“以前看别人干,现在咱也想多攒分,既能换东西,还能上光荣榜,值!”今年,街道已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芜湖好人”、“文明家庭”等5名先进典型,崇德向善的种子在你追我赶中,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文明林。
下一步,保定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继续贴着群众需求走,让阵地更实用、服务更精准、活动更对味,让文明实践不仅是“家门口的风景”,更是“心坎里的暖流”,为保定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巫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