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园党支部:点亮希望之光 共筑残疾人幸福家园
来源: 2025-08-24 15:05:57 责编: 余红霞

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陈村路社区阳光家园托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恪守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宗旨,积极开展多元助残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加大残疾人群体帮扶力度,用实际行动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温暖天空。

一、创新模式强赋能,“培训 + 就业 + 服务” 一体化

阳光家园托管中心依托五里墩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项目,逐步构建 “培训 + 就业 + 服务” 一体化残疾人帮扶模式。借助辅助性就业中心场地资源,为残疾人提供系统职业指导与就业培训,通过专业化、差异化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实用技能,打破就业壁垒,增强就业竞争力。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既是提升其就业能力、促进社会融合、增强经济独立性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包容、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截至目前,中心已安置近 100 名辖区残疾员工就业,今年更集中安置 28 人从事手工制作岗位。在这里,没有怜悯施舍,只有平等尊重;没有标签束缚,只有才华绽放 —— 残疾人用针线编织希望,用巧手重塑人生,让残缺成为独特印记,让坚持化作闪耀光芒。

更可贵的是,已就业残疾职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康复、文娱、陪伴等服务,切实解决生活与工作难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以残助残聚合力,互助共进新格局

阳光家园托管中心创新推行 “以残助残” 模式,鼓励已就业残疾职工反哺帮扶其他残疾人,营造互助共进的社区氛围。对就业成功的残疾员工而言,帮扶他人既是证明自身能力、实现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途径,也能进一步提升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对残疾人群体而言,这一模式形成 “就业 - 互助 - 更广泛就业” 的良性循环,不仅改善个人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地位,更通过经验传递、资源整合推动群体经济独立。

这种模式既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实践路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为构建 “无障碍”“无障爱” 的包容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服务暖人心,精准满足个性化

在一体化帮扶模式框架下,阳光家园党支部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针对精神、言语、肢体残疾群体开展康复治疗,助力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培育残疾人志愿者队伍,让 “受助者” 变身 “助人者”,传递温暖力量。

结合建党节、全国助残日、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等重要节点,中心为不同年龄段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生活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就业扶助等服务;常态化开展春秋季团建、集体生日、社会活动参与等活动,既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推动残疾人从 “受助者” 向 “价值创造者” 转变,营造 “平等、尊重、共融” 的社会氛围。

四、链接资源拓渠道,就业帮扶添活力

阳光家园党支部主动对接爱心企业与社会单位,搭建合作桥梁,为残疾人提供爱心岗位,既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满足就业需求,也推动社会包容度与多元化水平提升。

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为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更引导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正确认知,让 “以残助残” 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温暖力量。(张琳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