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南淝河畔,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的巡河志愿者与街道城市建设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已手持记录册,沿着河岸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这支由社区网格员、城管队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护河队”,正以河长制为纽带,用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为南淝河编织着一张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河长制不是‘挂名制’,而是‘责任状’。”五里墩街道城市建设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市级河长制工作要求,街道与下辖团安村社区建立“街社联动”机制,将南淝河辖区段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由街道干部与社区网格员“结对包保”,每日开展一次常态化巡查,每周进行一次联合专项检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在近日的巡查中,志愿者李大姐发现一处雨水口旁堆放着少量建筑垃圾,她立即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通过“河长制巡查系统”上传至街道指挥平台。不到半小时,街道城管队员便带着清运工具赶到现场,将垃圾彻底清理。“以前发现问题要层层上报,现在通过数字化平台,从发现到处置最快能在1小时内完成。”李大姐展示着手机里的巡查记录,上面清晰标注着每次巡查的时间、地点、发现问题及处置结果。
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快速响应上,更渗透在日常护河的每个细节中。团安村社区针对河岸植被养护、水面漂浮物清理等问题,制定了“一日一巡、一周一清、一月一维护”的工作清单。社区还联合街道在河岸设置了12块宣传牌,印有河长制公示信息与护河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上报问题或参与志愿巡河,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现在河边不仅干净了,傍晚来散步的人也多了。”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王大爷笑着说,过去偶尔能看到有人往河里扔垃圾,如今不仅没人乱抛杂物,还有不少居民主动加入巡河队伍。这种变化的背后,是街社两级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的坚持——小到清理一片落叶,大到协调解决排污隐患,每一件“小事”都被纳入河长制管理台账,逐一销号。
从“问题整改”到“源头防治”,从“专人负责”到“全民参与”,团安村社区与五里墩街道城市建设管理部以河长制为抓手,用脚步丈量河岸长度,用责任守护河流生态。如今的南淝河辖区段,水质持续改善,岸线绿意盎然,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幸福岸线”。这场跨越街社的护河行动,正以“绣花”般的精细与执着,让母亲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