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心湖社区活动中心的窗棂,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合肥蜀山经开区“非遗传承·布里生花”扎染主题活动,就在这样温馨的氛围里拉开了帷幕。这场由蜀山经开区社会事务处、心湖社区联合主办,综合文化站与蜀城科技协办的活动,特意邀请了近40位亲子家庭成员参与,只为让非遗的温度,透过指尖的触感,悄悄住进每个人的心里。
活动一开始,扎染老师便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各色染料、素色棉布和工具走上讲台。“大家看这团布,用皮筋这样‘绕三圈、勒紧点’,染料渗进去时就会留下像云朵一样的白纹。”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棉布演示,指尖翻飞间,简单的捆扎动作里藏着不少巧思,“要是用木板夹住布角再染,就能出方方正正的几何纹,像给布上画了小格子。”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小脑袋凑在桌前,有的拉着家长的手要试皮筋,有的踮着脚看老师手里的染料盆——五彩的液体在盆里轻轻晃,像盛了夏天的风景。轮到亲子们动手时,活动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小姑娘朵朵把棉布折成小扇子,妈妈帮她用皮筋在两端扎紧,嘴里念叨着“松点会不会更圆?”;另一边的张先生正跟着儿子学“创意折法”,原本想按步骤来的他,被孩子折成“玫瑰花形状”的布逗笑,索性陪着一起“自由发挥”。老师穿梭在桌间,时不时帮着调整皮筋的松紧,或是提醒“染料别蘸太多,轻轻压一下更均匀”,指尖沾了蓝也不在意,只笑着看大家的布慢慢“变魔术”。
活动尾声,大家捧着自己的扎染作品——各色的花纹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作品装进袋子,有的还举着向小伙伴“炫耀”,家长们则互相交流着“下次在家也能试试”,手里的布还带着淡淡的植物染料清香。这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指尖的触感、染料的清香和亲子间的笑语——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夏日里一段“布会开花”的奇妙记忆;对家长们而言,是和孩子一起触摸传统文化的温暖瞬间;而对蜀山经开区来说,这正是非遗走进社区的模样:不用刻意说教,只借一块布、一捧染料,就让老手艺的温度,悄悄融进了日常的烟火里。(陈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