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微晞,叶尖犹湿。清晨的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四门村葡萄园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麻利地采摘、分拣、装箱,一串串紫得发亮的夏黑和浑圆饱满的巨峰葡萄被小心放入果筐。很快,它们将搭乘村干部的“专车”,踏上前往40余公里外城区的旅程。这是四门村今年为破解优质葡萄“出村难”困境,主动开辟的一条新销路。
葡萄丰收挂满枝,出村之路遇瓶颈
目前,正值四门村采摘园夏黑和巨峰葡萄的盛果期。棚内果香浓郁,藤架上挂满累累硕果,长势喜人。然而,谁能想到,这片如今30亩生机盎然的果园,三年前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2021年,村两委抓住“三变”改革机遇,整合流转土地至村经济联合社,并动员5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决心发展特色采摘农业。经过科学选种和精心管护,夏黑、巨峰、阳光玫瑰葡萄相继挂果,并间种油蟠桃、桑葚等时令水果。去年,葡萄产业已为村集体创收近7万元。
然而,地理位置的偏远始终是发展的最大制约。“唐田镇离城区远,仅靠周末采摘游客数量有限,知名度也主要局限在本镇周边,”村党支部书记江长生坦言,“葡萄熟了要是卖不出去,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增收就成问题。我们真切体会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滋味。”
干部急寻破局法,开车送货闯销路
面对销售难题,四门村干部们没有坐等客源:既然葡萄“出村”难,那就主动“送进城”。为确保葡萄的新鲜度,村干部们组织人员每日上午按标准集中采摘,随即完成分拣、定量装箱。临近傍晚,装着当天新鲜葡萄的车辆便会驶出村庄,直抵贵池区西门大埂人流聚集点。
“我们的葡萄品相好、甜度高,价格还比城里实惠不少。”一位忙碌的村干部边擦汗边介绍道。色泽诱人、水灵新鲜的四门村葡萄在西门大埂一亮相,亲民的价格便吸引了大量市民。品尝、购买、复购者络绎不绝,每日带去的葡萄几乎都被抢购一空。“真新鲜”、“味道不错,明天再来买”——在短短5天内,销售额就突破了12000元。市民的认可与热情,成为对四门村葡萄品质最直接的肯定。
鲜果直送口碑好,日销千元路渐宽
这往返近百公里的专车,运送的不仅是新鲜果实,更打通了村级产业发展的“脉络”。“辛苦是真辛苦,”江长生朴实的言语中透着满足,“但看到果子卖光了,村民的分红稳了,心里就踏实。”
从撂荒地变身采摘园,从坐等客来到主动进城,四门村的采摘园见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在探索中迈出的坚实步伐。采摘园内的汗水,不仅浇灌了今夏的丰收,更浸润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土壤。这条探索之路,正不断延伸,四门村的“甜蜜致富经”也在实践的书写中,翻开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