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泗县新闻
泗县:“小公约”撬动基层“大治理”
来源:季巍 2025-08-26 10:42:23 责编:代明俊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泗县以聚民意、融新念、强约束为核心抓手,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打造成基层治理的 “金钥匙”,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之路。

聚民意筑根基,让规矩“接地气”

泗县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定”,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权交给村(居)民。通过入户走访拉家常、群众代表会议摆问题、线上线下征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村(居)民对红白喜事操办、环境卫生维护、邻里矛盾调解等方面的诉求。大杨镇赵集村在修订村规民约时,邀请 “两委” 成员、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共同商议,将“孝老爱亲”“禁燃禁放”等内容细化为“七字韵文”,既保留乡土气息,又通俗易懂易记,最终经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成为全村共同遵守的 “生活法典”。这种“自下而上”的制定过程,让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变成群众认可的“行为准则”,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民意根基。

融新念赋动能,让治理“跟时代”

面对乡村发展新需求,泗县推动村规民约 “与时俱进”,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结合积分超市,对积极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群众给予奖励积分,作为实物兑换、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新增 “抵制高额彩礼”“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婚事新办”等内容,激励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屏山镇大李村创新开展 “胖板凳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依据村规民约商讨村级产业发展、道路设施硬化等问题,每月解决实际诉求10余件。此外,通过“文艺汇演演民约”“短视频说民约”等形式,让规矩从“上墙”走向“上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强约束重激励,让成效“看得见”

建立“约束+激励”双机制,确保治理实效。一方面,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劝导教育,情节严重的纳入“黄榜”公示;另一方面,将遵守情况与评先评优、惠民政策挂钩,每年评选“最美家庭”“零彩礼”“低彩礼”等典型。大路口镇河平村还将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与村规民约执行相结合,带动全村婚丧嫁娶费用平均下降20%,邻里纠纷同比减少35%。如今,走进泗县乡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红白喜事简办新办,村民主动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村规民约真正成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 “粘合剂”。

从“定好规矩”到“用活规矩”,泗县通过“小公约”撬动基层“大治理”。下一步,泗县将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动态修订机制,让这份“乡土契约”在基层治理中释放更大效能。(通讯员 季巍)(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