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综合治理
丁桥镇丁桥村:“三治”融合,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来源:汤攀 2025-08-26 16:37:36 责编:方欢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青阳县丁桥镇丁桥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建强议事平台、多元化解纠纷、深化宣传教育,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是非有评说、邻里互助亲”的生动局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image.png

村民议事汇民智,群策群力促自治。丁桥村着力构建以村民意见收集和议事协商为核心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群等平台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排查网络,将全村划分为21个网格,网格员结合日常工作走访入户,主动倾听民声,并在固定地点接待村民,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切。依托村民议事群、意见箱等多样化途径,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收集、每周汇总反馈,确保民意表达渠道畅通、处理及时。村党委积极引导村民通过议事群参与村级事务讨论和矛盾排查,形成“大家事、大家议”的自治氛围。定期召开矛盾排查分析会,重点对村民反映集中、议事群热议的问题进行梳理研判,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化解策略。通过强化村民意见收集和议事群的作用,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干预,提升基层自我管理、自我化解能力。

德法并举筑根基,多元调解润乡邻。丁桥村立足基层实际,积极推行以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多元调解模式。以乡贤能人、党员骨干和志愿服务队为核心力量,整合法律顾问、网格员等资源,打造“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调解网络。充分发挥乡贤、老党员、“五老”人员等在乡村治理中的德治优势,依托其威望和经验,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化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培育村级法律明白人和普法骨干7名,与镇司法所紧密协作,引导群众依法解决诉求,提升调解公信力。畅通线上渠道,建立微信群,让村民“指尖反映诉求,线上参与调解”。2025年以来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23起,成功率达100%,切实将调解打造成了凝聚民心、传递信任的“暖心桥”。此外,通过“党员1+1”亮牌机制,将全村划分为7个服务区,由组织员、监督员和志愿服务队分区负责,形成“村干部牵头、党员示范、乡贤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在矛盾调处、应急救助、乡村建设等工作中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了基层治理的德治法治基础。

宣教双驱润无声,文明乡风促和谐。丁桥村始终坚持以“调解+宣教”双轮驱动,将基层矛盾化解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以和为贵”的乡村氛围。通过道德教化和法治宣传两种路径,不仅有效预防和化解纠纷,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营造出和睦友善的乡村氛围。在道德建设方面,丁桥村依托“道德讲堂”这一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好家风”“邻里和睦”等主题宣讲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道德力量纾解潜在矛盾,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2024年以来,已累计举办5场“百家宴”等特色活动,以共享共乐的形式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结,让文明乡风融入日常、化作习惯。在法治保障方面,丁桥村积极开展“宪法进农村”“民法典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注重以案释法、以例育人,提升群众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和能力。2024年至今,已举办各类法治宣传12场次,逐步夯实了乡村治理的法治根基。通过“调解+宣教”双驱动模式,丁桥村在润物无声中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兼具温情与秩序的乡村善治之路。

如今,一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新画卷正在丁桥村徐徐展开。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三治”融合的深刻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凝聚了人心,培育了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丁桥村将继续深化这一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善治之花在乡村绽放得更加绚烂。(汤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