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合瓦路沿线,保洁员正用高压水枪冲洗路面油污,阳光透过新栽的女贞树洒在整洁的人行道上,几位晨练的居民笑着说:“以前这条路又乱又挤,现在走起来比城里的路还舒心!”这是岗集镇龙岗社区推进环境卫生精细化提升的生动缩影。作为典型的城乡交融区域,长丰县岗集镇龙岗社区聚焦合瓦路沿线整治、大房郢水库周边治理、村民组杂草清除等痛点,用“绣花功夫”破解环境难题,让宜居底色越擦越亮。
合瓦路沿线:从“杂乱差”到“洁净美”。“合瓦路是社区的‘脸面’,但以前路边堆着废品、墙面贴满小广告,开车路过都得绕着走。”社区网格员王大姐记得去年这条路的模样。作为连接城区与乡镇的主干道,合瓦路沿线商铺多、人流量大,长期存在乱堆乱放、车辆乱停、立面斑驳等问题,成为居民投诉的“重灾区”。今年开春,社区启动“一路一策”精细化整治。先组织商户开了3场“板凳议事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定下整治方案:商户自拆乱搭的棚子,社区协调清运乱堆的建材和废品。整治中,社区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需求留足便民空间——在商铺集中段划设20个临时卸货区,增设4处共享晾衣架,解决商户卸货难、居民晒衣难的问题。针对墙面污渍,社区请来志愿者手绘文明宣传壁画,既盖住了小广告,又增添了生活气息。如今的合瓦路,沿线12处乱堆点全部清理,300米破损路面重新铺设,20盏老化路灯更换一新,商户门前统一摆放的分类垃圾桶成了别样的“风景线”。
大房郢水库畔:守好“大水缸”边的绿意。沿着合瓦路向北走10分钟,就到了大房郢水库南岸的堤坝。“以前这岸边常有人乱扔垃圾,雨天污水还往水库里流,看着真心疼。”家住水库边的老住户李大爷说。作为周边数万居民的“大水缸”,水库周边的环境治理牵动着大家的心。社区把水库周边治理作为“生态工程”来抓,组建了由党员、村民代表、环保志愿者组成的“护水队”。每周三清晨,护水队都会沿着3公里库岸线巡查,清理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劝导违规垂钓和倾倒行为。针对库岸杂草丛生、垃圾隐蔽的问题,社区租用小型挖掘机清理岸边淤泥,组织人员手工拔除杂草,还在岸边补种了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既净化水质又美化环境。
为防止问题反弹,社区在库岸设置6块警示牌,安装2处监控摄像头,建立“居民举报—社区处置—环保反馈”的闭环机制。“现在岸边看不到垃圾了,水也清亮了,傍晚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李大爷指着岸边新修的休闲步道说,社区还在步道旁增设10余张石凳,成了居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 村民组里:杂草“清零”换来庭院飘香。“以前房前屋后杂草比人高,蚊虫到处飞,下雨天走路都怕绊着。”在龙岗社区大张郢村民组,村民们对夏季杂草的困扰深有体会。作为城乡交融地带,社区下辖的5个村民组既有自建房,也有出租院落,杂草丛生、杂物乱堆成了环境治理的“老大难”。
今年入夏前,社区启动“清杂草、美庭院”专项行动。考虑到村民白天务工,社区把整治时间定在清晨和傍晚,组织志愿者与村民一起动手:用镰刀割除主干道两侧杂草,对房前屋后的杂草进行分类处理,集中清运。为避免“一割了之”,社区挨家挨户发放《庭院保洁倡议书》,推出“最美庭院”评选,对主动清理杂草、栽花种菜的家庭奖励绿植盆栽。在卫田村民组的闲置地块,社区没有简单硬化,而是组织村民共同规划,清理杂草后开辟出“共享菜园”,划分成20块小菜地分给有需求的居民,既解决了地块荒芜问题,又让居民尝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现在不光杂草没了,家家户户门口还种上了月季、绣球,走在村里跟逛花园似的。”村民王阿姨笑着说。
从主干道的精细整治到水库边的生态守护,从村民组的杂草清除到庭院美化,岗集镇龙岗社区用看得见的变化温暖着城乡交融处的烟火人间。社区负责人说:“环境整治没有终点,我们会继续听群众心声、做精细文章,让城乡交融处的家园越来越美,让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阮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