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建平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筑牢基层治理坚实地基。
德治熏陶,提升乡村文明新风尚
建平镇持续推动德治引领,完善9个村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好人”等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先进典型成为村民学习的标杆,带动更多家庭和个人向上向善。
此外号召党员、司法干警、后备干部等群体深入基层,志愿服务老年群体、青少年、重残人员等。通过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多样化服务,不仅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更以实际行动影响村民思想及行为举止向好转变。
自治为本,激发村民参与新活力
村民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建平镇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积极搭建村民自治平台。在南西村、同庆村等多个村落,百姓说事点成为村民共商共治的重要场所。大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的调解、环境卫生的整治,村民们都能在这里广泛参与、各抒己见。通过集众智、汇众力,不仅提升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更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例如,在同庆村某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通过村民议事厅的讨论,优化了建设方案,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项目质量,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与认可。
同时,建平镇以矛盾排查化解为抓手,成立了“握手言和”调解队伍。筛选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大户等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威望较高、善于沟通的优势;同时从镇级干部队伍中遴选出专业人才组建镇级“握手言和”调解队伍,将镇村调解队伍共同纳入到“握手言和”调解人才库,由建平镇党委政府统一管理。通过镇村队伍的紧密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定分止争、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全镇已成功化解矛盾260余件,矛盾调处率达100%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法治保障,营造依法办事新环境
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为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建平镇司法所联合村法律顾问定期深入到村、到组,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宣讲防范电信诈骗、土地、婚姻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 。通过讲述身边真实的法律案例,让老百姓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引导群众信法不信访,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盆形村,宪法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阵地建设完善,成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目前,建平镇9个村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群众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惑,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无论是土地承包纠纷、家庭婚姻矛盾,还是劳务合同争议,他们都能及时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让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稳定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建平镇将持续按照自治固本、德治强基、法治立行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最大程度发挥“三治”的功能,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新局面,让基层治理的地基更加坚实稳固,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范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