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灵璧新闻
灵璧县:驿路同行暖民心 治理新篇聚合力
来源:李凤 2025-08-29 14:54:52 责编:代明俊 许梦源 张文洲

近年来,灵璧县以党建引领打出“组合拳”,以驿站为基、服务为桥、治理为链,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

驿站如家,织密服务“保障网”

“以前跑单累了,只能在树荫下凑合歇脚。现在驿站就是‘家’!”在灵璧县莱迪购物街党群驿站,外卖员田东边充电边感慨。

织密“服务阵地网”。灵璧县紧扣新就业群体“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吃饭难”痛点,科学布局服务矩阵。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等资源,全县建成开放“暖新驿站”46个,罗河花园驿站率先推出24小时智能服务,实现全天候开放。驿站内统一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急救药箱等暖新设施。

畅通“配送路径网”。瞄准快递、外卖小哥“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休憩难”等配送环节痛点,创新构建全域覆盖的“友好场景矩阵”。在住宅小区,推行“小哥专属码”“小哥绿色通道”等快速通行机制;在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前科学划设“即停即走”专属停车区,增设夜间荧光标识,提升配送便捷度。截至目前,建设“友好社区”20个、“友好小区”60个、畅通“友好路线”28条。

2.新就业群体专属停车区

拓展“社会协同网”。整合社会资源,延伸服务触角,营造尊重关爱氛围。在城区推动金融网点全覆盖建成“友好银行”,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驿站与各“友好场景”互为补充,不仅提供休憩“港湾”,更成为联系新就业群体的重要关键点。

需求直通,点亮民生“微心愿”

“想要一个移动手机充电宝”“盼防晒冰袖”……一张张承载着新就业群体期盼的“微心愿”纸条,汇集在党群驿站。

畅通“心愿直通”渠道。灵璧县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骑手积分兑换、送温暖等活动,广泛征求骑手心愿,动态建立“微心愿”清单,并广泛发动党员、爱心企业及社区居民认领落实,传递暖心温度,激发共治效能。

骑手在心愿树上许下心愿祝福  作者李凤

强化“健康护航”行动。聚焦新就业群体“作息不规律、高强度劳动”衍生的健康风险,量身定制全方位守护计划。发放新就业群体意外保险520份,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23场,覆盖830人次。开展“爱眼”行动,为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提供专业视力检测与护眼指导;组织“凝新聚力 灵你同行”专场免费体检,精准定制项目,专项筛查职业高发疾病,为奔忙之路夯实健康根基。

拓展“多维关爱”网络。以“灵暖‘新’愿”品牌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立体化关怀。评选挂牌“友好商家”100家,提供优惠餐食、便捷休憩。联合交警部门开展道路安全培训,联合县司法、人社等部门开展劳动权益保障讲座,排查规范劳动合同,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通过多维度、常态化的暖心举措,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社会氛围。

治理协同,激活城市“新动能”

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灵璧县更着力将新就业群体转化为基层治理“生力军”。在新就业群体中创新推出积分制,以“凝新聚力 灵你同行”活动为抓手,构建“发现—上报—解决—激励”治理闭环。

激活末梢响应力。立足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联通万家的职业特点,灵璧县积极引导其化身为“移动探头”“民情前哨”,通过“灵听灵璧”小程序、“随手拍”等方式,实时上报占道经营、路面隐患等城市治理盲点问题。

“新华书院北门摊贩堵路”“路面残留膨胀螺丝”等民生小事,48小时内高效处置,治理贡献值以积分量化,可兑换实用生活物资,实现服务付出与暖心回馈的“价值兑换”,有效破解参与动力难题。

畅通治理微循环。针对初期参与度不稳、问题流转迟滞等瓶颈,县委社会工作部靶向发力,通过“外卖员例会”“点对点联络人”等机制深化动员,并以高效处置成效及积分兑换实物增强吸引力,有效提升骑手参与性;同步强化响应处置能力,确保上报问题闭环管理、高效办结。

构建善治共同体。灵璧县创新推动积分制的衍生应用,将治理贡献纳入劳动模范、企业内部优秀员工评选核心指标。美团负责人表示:“积分制推动骑手由‘平台打工人’蜕变为‘社区共建者’,服务意识与用户满意度双提升。”

“我们将继续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让服务精准滴灌、治理活力迸发。”灵璧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深化“服务+治理”融合生态,拓展服务需求、法律援助、暖新帮扶等深度关怀,让每一位“摆渡人”在奋斗路上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共同绘制更具韧性与温度的城市新图景。(通讯员 李凤)(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