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茶香韵,今朝再焕新。8月29日,祁门红茶创制150周年、安徽模范种茶场建场110周年系列活动暨“祁驿·群芳最”开馆仪式在祁门县祁门红茶集团平里生态茶园举行。
本次活动深度融合了祁门红茶文化与地域旅游资源,通过打开“时光之盖”“时代之盖”“未来之盖”三个环节,串联起祁门红茶的厚重历史、产业新貌与未来愿景。
“祁门红茶,是一片绿叶书写的传奇,更是一方水土孕育的瑰宝。150年前,平里镇贵溪村胡元龙经过刻苦钻研成功创制了祁门红茶;110年前,安徽模范种茶场在平里诞生,这是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致力于祁门红茶种植、制作的标准化研究。”祁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文华在致辞中提到“祁驿·群芳最”项目的落成,将进一步推动祁门县委县政府“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成为祁门茶文旅融合的新地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必桦在致辞中提到,今年是祁门红茶创制150周年,也是安徽模范种茶场成立110周年,作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安徽模范种茶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茶业从此迈入了以科学引领产业发展的新篇章。站在祁门红茶第二个百年中叶的新起点上,他呼吁大家弘扬科学精神,凝聚创新力量,不断提升祁门红茶的品质与影响力,继续开创祁门红茶发展的新篇章。
一杯祁红,承载着一段岁月;一张照片,记录着一段历史。祁红文化学者倪群化身“仰儒先生”,开启了置于舞台中央的“时光茶箱”,通过讲述箱内放置着4张不同时代的祁门红茶茶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祁门红茶的发展历程,在实物与讲述中展现了近年来祁门红茶产业的发展成果。
“回望历史,我们见证了祁门红茶的百年荣光;立足当下,我们正书写着茶旅融合的崭新篇章。”活动中,领导嘉宾共同打开“时代之盖”,承载着“祁驿·群芳最”字样的气球腾空而起,飞向远方,也象征着祁门红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历史是根,当下是茎,未来是果。传承祁门红茶文化、发展茶旅产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活动最后,4位祁门县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开启存放对祁门红茶美好祝愿寄语的“时光茶仓”,嘉宾将祝愿寄语依次倒入“时光茶仓”,共同约定十年后开启“时光茶仓”,重温今日的初心,见证愿景的成长。
“祁驿”,寓意祁红文化的传承驿站与茶旅融合的休憩港湾。据了解,今年7月,集餐饮、茶咖、零售、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祁小猴”驿站在祁门县柏溪乡开业。8月,第二个“祁驿”品牌项目“祁驿·群芳最”茶文旅综合体“落户”平里镇。作为祁门县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祁驿·群芳最”项目总建筑面积3446.75平方米,内含游客服务中心、中式茶饮区、祁红种植科普馆等分区,集游客接待、非遗体验与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项目以“开盖有益”为设计理念,采用圆形半埋地景建筑造型,寓意打开一罐珍藏红茶,开启一段与祁门红茶深度互动的美妙旅程。在这里,游客可以在体验祁门红茶生产制作的全流程,与祁门红茶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近年来,祁门县锚定“茶业强县”目标,推动红茶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慧服务”转型,建成茶园19万亩,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51.21亿元,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单前十。“祁驿”品牌项目,正是祁门县委县政府“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的创新实践。未来,祁门将继续以祁门红茶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提升产业竞争力,书写茶旅融合新篇章。(祁红 樊成柱/文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