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合肥经开区芙蓉中心环翠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考察团。考察团一行人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宝贵经验进行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参观了环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详细听取了社区在网格化管理、品牌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汇报。尤其是社区创新探索的“三尺睦邻”党建品牌。它不仅是理念,更是一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完整体系,旨在绘就“和美、和睦、和善、和谐”的“四和”幸福图景。
芙蓉中心环翠社区成立于2023年12月,是一个初创型社区。毗邻合工大、安大、东湖高新等高校科研机构。辖区内涵盖3个15年以上的老旧商住小区,5002户,常住人口15000人,属于人口密集型社区。环翠社区环境优美,但管辖的三个小区却矛盾重重,在所服务人群中,中企业高管、大学教授等群体占比较高,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高。绿城玫瑰园小区雨污混接整治工作三番五次受阻,引发社会关注,一度成为网络热点;磬苑小区15年内更换6家物业公司、3届业委会,第四届业委会换届失败,物业管理问题频发,是媒体曝光的“常客”。历史遗留问题多、化解难,小区矛盾纠纷多、调解难,特殊人群多、稳控难,面对“三多三难”,两年来,环翠社区一直在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壶茶”解千结,共饮协商民主的智慧水
“有矛盾?去喝茶!”在环翠社区,这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一张圆桌、几杯清茶,取代了以往严肃对立的调解场面。从停车管理乱象,到下水道拥堵、外墙漏水等民生“小事”,都在茶香氤氲中通过“一壶茶”协商议事法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党委书记程丹道出其精髓:“喝茶议事,喝的是尊重与诚意。在茶香里,冲突的火药味淡了,情理法找到了融合点。”这壶茶,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汇聚了民智,喝出了党建引领下居民共治的信任与合力。此外,每周二至周四,一个个“红马甲”会在小区门口开展“早送晚迎”,一句句防诈骗提醒、垃圾分类叮嘱,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这支由党员、物业、业委会和热心居民组成的队伍,深耕于小区与街区,将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定点变为流动,成为了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柔性力量。
“三尺礼”润万家,精网微格传递服务温度
何为“三尺”?它代表服务的距离与温度——服务居民只有咫尺,温暖传递可达千里。环翠社区实行“116”工作机制,即夯实一个核心组织、锻造一支治理队伍、建立六项工作机制,筑牢治理最小单元。
夯实一个核心组织。建立“1+4+N”网格党组织体系,小区党组织书记、网格长实行“一肩挑”,统筹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综合执法网格员、党建指导员共同落实网格工作内容,由专职网格员牵头,带动党员、楼道长、社团、物业、业委会、志愿者N种力量,贯通组织体系,落实网格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核心作用。锻造一支治理队伍。组建了180人的“三尺睦邻小分队”,由党员、居民志愿者包联到户,20户配1名联络员,通过确立早送晚迎、敲门问事、一线接待、微信沟通、清单管理、网格议事、跟踪督办、案例总结和其他工作“8+X”工作内容,将服务触角延伸。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基层治理问题处置闭环。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包括“三尺睦邻小分队”工作机制、问题处置闭环机制、调度联动机制、强化培训轮训机制、激发考核奖励机制、支撑阵地保障机制。
“四和景”绘就社区蓝图,多维关爱守护一老一小幸福
“窗帘之约”护夕阳,多维关爱守护“银发”幸福。基层治理的温情,尤其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关怀上。环翠社区深入践行“窗帘之约”,为高龄、独居老人筑起一道安全与温情的屏障。金星家园小区颐康老友志愿队通过“一对一”结对,启动“敲敲爱”为老服务项目,为小区的特殊老人提供上门理发、代购等常态化服务;智能水表等科技装备成为守护老人安全的“数字护栏”;物业推出的“银发星膳”特惠早餐,则将贴心关怀融入一日三餐。从人力守护到科技赋能,再到资源支持,环翠社区用一件件“小事”,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精度的养老关爱网。
“了不起的少年”牵万家,社区活力因“小”见大。治理如何从“社区催着居民动”变为“居民推着社区干”?环翠社区的答案是:瞄准“一小”,以“了不起的环翠少年”品牌项目破局。今年暑期,近60场涵盖非遗、科技、安全的精彩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满满,更成为打破邻里隔阂的“金钥匙”。通过孩子,家长走出了家门,认识了邻居,并最终参与到社区事务中。随之而来的,是社区投诉率下降五成,居民从“抱怨者”变为“建言者”,三个曾经陌生的小区真正实现了“邻里相融”。孩子们的小手,拉起了整个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手。
此次山东考察团的到访,既是对芙蓉中心环翠社区治理成效的肯定,也是一次宝贵的交流互鉴。未来,环翠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让“一壶茶”的民主协商更深入,让“三尺礼”的志愿服务更精准,让“四和景”的幸福图景更温情,携手居民共同绘制更具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基层治理“同心圆”。(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