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青阳县庙前镇:再生稻开镰收割 农户增收有“稻”路
来源:张小羊 2025-09-02 09:41:47 责编:谷京荣 胡明兵 喻寒松

近日,青阳县庙前镇3500余亩再生稻陆续进入头茬成熟收获期。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种粮大户抢抓晴好农时投入收割作业,确保颗粒归仓,为再生稻第二季生长打下基础。

在庙前镇双桥村的千亩连片稻田里,两台收割机正轰鸣作业,切割、脱粒、输送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而下,直接装入等候在乡间公路旁的运输车辆,田间地头尽显繁忙的丰收景象。种粮大户吴福喜今年共种植340余亩水稻,其中210余亩为再生稻。望着作业中的收割机,他难掩喜悦:“再生稻‘一种两收’的优势非常明显,今年头季稻亩产能达700公斤左右,比去年每亩增产50公斤;而且再生季不用重新播种育秧,单这一项每亩就能省300—400元成本,今年收成不错,明年我还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image.png

再生稻最突出的优势,在于种一季收两茬,第二茬无需重新栽种,能省下种子、人工、水资源与农药,且生长周期更短。这些优势恰好解决了当前种粮大户的痛点——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双季稻在“双抢”时节常面临用工紧张。而再生稻8月下旬收割头茬,可有效错开农忙高峰;虽然第二茬产量低于连作晚稻,但两茬总效益不逊于双季稻,因此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优选选择”,这也让庙前镇今年的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3500余亩。

更吸引农户的是再生稻第二茬的品质优势。庙前镇科技特派员汪路开解释道:“第二茬水稻的灌浆期在9月中下旬,不仅避开了夏季高温,还赶上秋季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气候,灌浆时间比头茬更长。这使得再生稻大米的口感和品质都优于同品种的单季稻,对应的稻谷收购价也更高,直接带动农户收益提升。”

谈及再生稻管理,吴福喜结合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关键要点:“头茬收割后,稻田首先要清沟排水,严防稻桩被碾压;粉碎的秸秆要铺得稀疏,确保稻桩腋芽能正常萌发;还要在头茬收割前两周,提前撒施尿素、复合肥,为第二茬生长打好养分基础;另外,病虫害防治也不能放松,这直接关系到再生稻的产量。”

image.png

在庙前镇,像吴福喜这样的种田大户正不断增多,他们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这背后是全镇上下联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2025年,庙前镇已完成1.96万余亩粮食播种面积。近年来,庙前镇多措并举筑牢粮食生产根基:一是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双包保”工作要求,明确包保粮食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同步开展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二是严守耕地红线,遏制“非农化”“非粮化”, 严防“大棚房” 问题反弹,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三是紧盯农时关键节点,在春耕、夏种、秋收及防灾等重要时段,下沉一线指导服务,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并出台本地支持措施,保障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及油菜扩种等任务如期完成;四是细化服务保障,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统筹做好农资保供、农机调配、病虫防控、防灾减灾与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各类服务不少于6次,确保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image.png

如今,再生稻已成为庙前镇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下一步,庙前镇将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与技术扶持力度,推动再生稻产业稳步发展,让金色稻田孕育更多丰收希望。(张小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