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枞阳县枞阳镇旗山社区,灯火次第亮起,居民三三两两聚到广场。殷华新把几只小板凳往中间一放,笑呵呵地招呼:“今晚咱们议一议,充电桩够用不?”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上演。作为县人大代表、旗山社区党委书记,殷华新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代表”二字写进了群众心里。
“小板凳”议出大民生
旗山社区人口稠密、诉求多元,过去“干部干、群众看”,难题越积越多。殷华新把“代表联络站”搬到居民楼下,创新推出“夜间小板凳议事会”:周末傍晚,几张板凳围成一圈,居民提意见、代表来记录,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需要协调的限期办。
去年夏天,一位老人提出:“社区老人多,却连个下棋的地方都没有。”殷华新马上把问题带回社区党委,同时以人大代表身份走访周边企业,最终争取到一间闲置厂房。他带头粉刷墙面、铺设地胶,又发动志愿者捐赠书籍、桌椅、健身器材,短短20天,“党群服务驿站”正式开放。如今,这里每天琴声、笑声不断。
截至目前,“小板凳议事会”已召开46场,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推动解决停车位规划、垃圾分类、电梯加装等民生实事40余件,真正实现了“居民张嘴、代表跑腿、政府买单”的良性互动。
一条“飞线”引发的治理变革
“晚上回家,楼道的‘飞线’像蜘蛛网,提心吊胆!”去年初,多名居民向殷华新反映电动车充电难。他立即以代表身份提交《关于加快社区智能充电桩建设的建议》,同时组织社区干部逐户统计电动车数量、绘制需求热力图,并邀请供电、消防、物业现场办公。
为了让建议尽快落地,殷华新多次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把群众的安全焦虑带到会场,把部门的专业意见带回社区。一个月后,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旗山社区首批安装智能充电桩8组、充电端口160个,并同步配备消防设施。私拉乱接现象彻底消失,居民拍手叫好。此次实践,也为全县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提供了“旗山样板”。
弱势群体的“贴心人”
“代表不仅要盯大事,更要管小事。”殷华新始终把特殊群体放在心头。
每年儿童节,他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准备书包和文具,陪孩子做游戏、讲故事;重阳节,他组织志愿者为独居老人包饺子、量血压、拍全家福。退役军人王大爷患病卧床,儿子失业在家,生活陷入困境。殷华新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又以代表身份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题座谈会上呼吁“设立退役军人专项公益岗”,帮助王大爷的儿子实现再就业。
担任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期间,他牵头建立“退役军人信息库”,精准掌握就业、社保、健康等需求,先后帮助32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难题,让“退伍不褪色”在社区落地生根。
18件议案的“民生含量”
“当代表不是举举手、鼓鼓掌,要把群众的声音变成政府的行动。”每次参加县人代会,殷华新都带着厚厚的调研笔记。
针对老旧小区“无人管、脏乱差”的顽疾,他在县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以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打造居民精神家园的建议》,呼吁“县级财政设立专项引导资金、住建部门出台物业扶持清单、街道社区建立红色物业党支部”。该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议案,县政府随即出台《枞阳县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提升行动方案》,首批改造12个小区,惠及居民1.3万人。
五年来,他累计提交议案建议18件,其中12件被采纳,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一条条“金点子”正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事”。
从街头巷尾到会场发言,殷华新始终用一颗初心兑现承诺:“只要居民需要,我就一直守在岗位上,努力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王章志 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