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傍晚,泗县虹城街道北关社区上海商贸城小区的小广场上热闹非凡,北关社区携手虹洲物业举办的“围楼夜话——话发展 谈治理 促和谐”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社区议事会,更是一场关于“家门口经济”的推介会。活动吸引了辖区业主、小饰品加工点负责人、街道相关及社区工作者近百人,大家在一起共话发展、共商增收、共促和谐。
“小饰品”蕴含“大收益”:一场关于增收的坦诚对话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开始。虹城街道饰品协会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小饰品加工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巨大潜力:“这不仅是我们街道的特色产业,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富民产业’。许多加工点规模虽小,但订单稳定,模式灵活,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丰富的增收渠道。”
手工饰品制作讲解环节引起了现场居民的浓厚兴趣。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率先提问:“我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很想找点事做贴补家用。请问参与小饰品加工,时间自由吗?一般收益怎么样?”从去年就从事手工活加工的刘女士接过话筒,给出了具体答复:“我们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居民参与。很多工序,比如串珠、粘贴、简单包装,都可以领材料回家做,按件计酬,时间非常自由。熟练以后,每天利用空闲时间赚个大几十是完全可行的,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又能增收。”话题一开,现场气氛更加活跃,退休老人、带孩子的宝妈、宝奶们纷纷前来咨询。
“你提我办”与“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致富平台
对话也从增加收益延伸至如何更好地发展。大家就如何规范经营、提升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认真梳理和记录,并承诺将群众提出的开展技能培训、搭建信息对接平台、评选“模范加工点”等思路合理采纳,通过与居民积极互动,让灵活就业模式惠及更多群众。饰品协会负责人解释说:“一直以来,虹城街道始终把一些特殊人群就业问题放在心上,像有能力的残疾人,我们会安排专人到残疾人家里进行宣传培训,让残疾人在家里也能实现就业,为家庭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实现了自我价值。还有一些退休人员、老年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带动大家老有所为、残有所业。”
“围楼”与“围心”融合:打造发展与和谐的共同体
“这种形式太好了!没有距离感,像一家人商量事情,说出了我们心里话。”业主李女士激动地为本次活动竖起了大拇指。
“围楼夜话”,“围”的是楼宇间的邻里情谊,“话”的是对美好家园的共同期盼。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畅通了民意表达的“最后一米”,更探索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实践。它标志着北关社区的治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寻策”转变,从“单向管理”向“互动治理”深化。
活动最后,北关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社区治理的目的不仅是管理秩序,更要创造机会、服务发展,社区将继续当好“红娘”,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和支持更多居民了解并参与到小饰品加工等特色行业中来,将手工饰品加工行业打造成为“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社区居民,共同谱写上海商贸城小区“产业兴、居民富、邻里和”的新篇章。(通讯员 李阳)(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