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泗县静心公益服务中心联合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周的专业化儿童法治“护苗”行动,为孩子们搭建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精准调研+定制筹备:打造“本土化”普法资源矩阵
为让普法活动精准契合儿童及家庭的实际需求,实践团从前期调研到物料筹备,在泗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和泗县静心公益服务中心的协助下,全程聚焦“本土化、实用性”,构建专属化支撑体系,为后续普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团创新采用“分层访谈+问卷调研”模式,全方位掌握当地法治教育需求。针对儿童家长,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认知程度、儿童网络使用监管痛点展开深度交流;对于6-14岁儿童,则通过图画问卷、趣味问答等轻松形式,了解其对交通安全、防拐防骗等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践团结合调研结果与乡村特色,打造系列“接地气”的普法物料。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点条款转化为“乡村场景漫画”,生动呈现“田间小路安全通行”“集市防骗小技巧”等内容;设计印有卡通法治形象“小维”的文具套装,在笔记本、铅笔等物品上印上简洁易懂的法律常识;编写《儿童法治小故事》手册,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为后续普法活动提供有力物料支撑。
情景教学+趣味互动: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为打破传统法治课堂“单向灌输”的局限,实践团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打造“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的趣味课堂,有效提升法律知识的接受度与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内容紧密围绕儿童生活场景,聚焦三大核心主题开展教学。“交通安全小课堂”上,团队成员利用乡村常见的三轮车、自行车模型,直观演示“过马路左右看”“不占用道路玩耍”等规则,还组织儿童分组扮演“小交警”“行路人”,模拟村口交通指挥场景,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拒绝校园欺凌”课程中,以“同学间因书本借用起冲突”“被起侮辱性绰号”等学校常见场景为剧本,引导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分辨欺凌行为、学习正确应对方法;“网络安全守护”课程里,结合儿童常用的短视频平台、小游戏,拆解“陌生网友索要家庭信息”“点击不明链接风险”等问题,教儿童制作“网络安全警示卡”,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丰富的互动环节进一步激发儿童参与热情。实践团开展“法治知识大闯关”活动,设置“法律常识判断题”“安全场景选择题”等关卡,儿童答对即可获得定制的法治文创奖品;举办“我心中的法治家园”绘画比赛,鼓励儿童用画笔描绘对法治的理解。
多方联动+创新宣讲:让法治观念走进千万家
为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让法治教育辐射更多家庭,实践团走进社区广场、乡村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靶向性”宣讲活动,推动法治知识下沉基层、深入人心。
宣讲活动采用“固定站点+流动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在社区广场设立普法宣传站,通过摆放展板、发放物料、现场答疑等方式,为过往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面对带孩子的家长,详细讲解“儿童在户外玩耍受伤后的维权途径”“家长的监护责任”等内容;向乡村青壮年重点讲解“留守儿童监护注意事项”“家庭矛盾法律调解方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
此次开展的儿童普法教育“护苗”活动,以专业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定制化的资源筹备、趣味化的课堂教学、联动式的社区宣讲,成功为孩子们播下了法治的种子。未来,泗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将联合泗县静心公益服务中心、“微光童行”实践团,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护苗”志愿活动,共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讯员 李庆丰)(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