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益和”调解室成了家门口的“解忧站”
来源:宋石皞 2025-09-04 09:34:53 责编:梅觉明

家长里短有处说,矛盾纠纷有人调。在旌德县孙村镇,“益和”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凭借专业调解团队和特色工作方法,成功化解超九成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平安前哨站”。这间以“以和促益、益于趋和”为宗旨的调解室,正用一次次耐心调解,架起党群“连心桥”,让“和睦共处”成为群众生活的温暖底色。

党群力量聚“益和”,搭建暖心服务平台

“益和”调解工作室位于孙村镇综治中心,4人核心团队以归乡的原孙村镇驻沪党支部党员为主——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张来贵任主任,国家优秀调解能手、安徽省一级调解员王龙玉任副主任,红色基因与专业能力为调解工作奠基。

“益和”寓意“以和促益、益于趋和”,设来访接待室、谈心谈话室、纠纷调解室三个功能区,温馨环境让群众能轻松敞开心扉。从邻里漏水纠纷到家庭赡养难题,从财产分割争议到小额经济矛盾,工作室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将服务延伸至居民生活细微处。

img3

“三心”调解显成效,成功率超九成

自成立以来,“益和”调解成功率始终超90%,有效避免矛盾纠纷引发诉讼激增及矛盾升级,不少曾“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经调解重归于好。实践中,工作室深挖“六尺巷”礼让精神与宣城市“握手言和”工作法内核,提炼出贴合本地实际的“三心”调解流程,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以法为本,正其心:调解前厘清法条、明确法律后果,围绕纠纷事实研判焦点、查找关键证据;以信为要,谋其心: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不率先驳斥观点,善抓当事人心理、注重换位思考,帮群众解心结;以利为基,聚其心:针对 “矛盾多由利益引发” 的特点,帮当事人算清经济、亲情、健康、名誉 “四本账”,引导双方找利益均衡点、达成和解。

img2

“四方”发力提质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益和”的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落地。它不仅是矛盾化解平台,更是普法宣传、传递和谐理念、培育共建共治意识的阵地。目前,工作室从四方面优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善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协同,建矛盾纠纷委托办理闭环,推进警民联调、先行调解常态化;延伸网格管理,吸纳更多返乡党员加入调解队伍,设网格专职调解员,力争“一村一调解员”;拓展专业培训,邀法律专家开展定向培训,推荐优秀成员参与人民陪审员评选,提升调解队伍专业素养;强化党员教育,协助返乡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指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探索成立“益和”调解组织的党小组,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鸡毛蒜皮”映初心,“家长里短”践担当。孙村镇“益和”调解室扎根乡土,化身矛盾化解“终点站”、乡村治理“加油站”、党群连心“枢纽点”,以点滴调解筑牢乡村和谐基石。(宋石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