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殷涧镇
订单冬瓜“不盲收”:卸店村“党支部+”模式结出共富果
来源:赵雪娜 2025-09-05 17:24:29 责编:李伟 许梦源 张文洲

秋染田畴,硕果盈枝。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凤阳县殷涧镇卸店村以特色产业为笔,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强产业、订单农业促增收”的生动图景。眼下,卸店村恩泽农业冬瓜种植基地迎来采收旺季,连片的冬瓜田内,饱满的果实缀满田间,村民们分工协作、采摘转运,繁忙的身影与丰收的果实相映成趣。这场丰收的背后,是党员带头人赵志强扎根乡村的担当,是“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的强劲赋能,更折射出卸店村以订单农业破解产销难题、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订单先行稳销路,冬瓜采收“不盲目”

“今年的冬瓜早就订出去了,超市的订单一来,我们就组织采收,根本不愁卖!”恩泽农业负责人、党员赵志强一边查看冬瓜品质,一边介绍。与传统种植“先采收再找销路”不同,恩泽农业早在冬瓜成熟前,就已与黄山地区大型超市签订供货协议,明确采收数量、规格与价格,实现“以销定产”。

在冬瓜种植基地,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冬瓜从藤蔓上割下,再放到田埂边。“按照订单要求,我们只采收达到成熟标准的冬瓜,保证送到超市的每一个都新鲜、优质。”正在采摘的村民王师傅说,这种“订单农业”模式让大家心里有底,干活也更有干劲。据了解,此次冬瓜采收季,恩泽农业预计采收冬瓜5万余斤,全部通过订单渠道供应给合作超市,实现产销无缝衔接。

田间运输高效率,新鲜直达“保品质”

采收现场,除了忙碌的采摘工人,三轮电瓶车也成了田间的“主力军”。村民们将采摘下来的冬瓜整齐码放在电瓶车上,一辆车一次能运送20余颗冬瓜,沿着田间小道稳稳地开到路边的集中堆放点。“田间路窄,用三轮车运输灵活又方便,能最快把冬瓜从地里运出来,避免长时间堆放影响新鲜度。”负责运输的村民李大姐说。

在路边的集中点,冬瓜被有序堆叠成垛,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数量,等待超市的货运车辆前来转运。“从采摘到运到集中点,再到超市货车拉走,最大程度保证销路畅通。”赵志强介绍,这种“田间采摘—短途转运—集中待运”的运输模式,既降低了冬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又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新鲜直达”的需求,赢得了合作方的一致认可。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富模式“惠民生”

恩泽农业的冬瓜产业能顺利发展,离不开“党支部+企业+农户” 模式的有力支撑。作为党员,赵志强扎根卸店村后,不仅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种植菊花并进行深加工,带动村民多元增收,殷涧镇还在卸店村打造了“花开杏福”共富工坊;同时,依托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整合企业资源与农户劳动力,形成“企业提供技术、订单,党支部协调服务,农户参与种植、采收”的联动机制。“我把家里的3亩地流转给恩泽农业,不仅能拿到租金,平时还能来基地打工,采摘冬瓜一天能挣100块钱,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村民张阿姨笑着说。

据统计,此次冬瓜采收季,恩泽农业共雇佣20余名当地村民参与采摘、运输工作,人均可增收2000余元。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全村已有50余户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真正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的双重收益。如今,卸店村的冬瓜采收仍在持续进行,一辆辆满载冬瓜的超市货车从这里出发,将新鲜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发展民宿“卸店小院”,到打造“花开杏福”共富工坊,再到如今的订单式冬瓜种植,党员赵志强带领恩泽农业,以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高效的合作模式,让卸店村的乡村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未来,随着“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的不断深化,这里还将培育更多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赵雪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