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新光社区:“改”出新面貌 “造”福新生活
来源: 2025-09-05 17:29:40 责编: 陈亮

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绿荫、粉刷一新的墙面、强身健体的器材、停放有序的车辆、围坐闲聊的老人……9月1日下午,走进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新光社区新世纪花园小区,幸福感顿时“原地”升级,人们无不为这个“高龄小区”因为改造迎来了“逆生长”而热情点赞。

新1

党建引领,共绘“一张图”

新世纪花园小区建成于2002年,居民1341户、共2476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患”上了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雨污水管网老化排水不畅、外墙皮脱落、楼顶渗水、道路破损、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新光社区党委着力把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民情民意为切入点,真正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施“菜单式改造”,把服务做实做细,坚持小区改造“居民说了算”。通过入户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引导居民理解、支持,并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环节,反复修订完善绘好改造“一张图”,着力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走进小区“回头看”,听到的都是对小区改造后的如潮好评。居民们普遍称赞新世纪花园小区改造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将过去的圆形台阶式活动广场填平了,使活动场地的有效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了1000多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因过去广场较小而难以开展文体活动的局面。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前,社区党委主动顺应居民呼声,将广场进行了有效改造,使改造后的活动广场能同时容纳好几百人,并先后举办了8场规模较大的“睦邻节”和文艺演出活动,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首选好去处。    

多方联动,写好“新答卷”

小区改造施工过程中,面对居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社区积极与镇工作专班、项目方、施工方进行沟通协商、多方联动,及时反馈、处理居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吸纳好的建议,逐一解决屋顶防水、乱停乱放等问题,形成凝聚党群“在一起”的强大合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优化基层治理并举。

经过共同努力,小区改造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共铺设雨污水主管道3800米、小区沥青路面24125平方米,埋设强弱电入地管道2354米、平屋面防水1754平方米,新增停车位211个、增设机动车充电桩75个、增设健身器材32套。

“我们小区过去环境有点乱,基础设施也不全,存在着停车难、健身难等问题。如今政府花了这么多钱帮我们改造了小区,使小区变得更漂亮了,停车也方便多了,还增加了不少健身器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了!”居民何继平开心地逢人便说。

党员带头,当好“主力军”

新光社区积极挖掘老党员、居民骨干等人员力量,成立了小区自改委,积极参与到收集意见、矛盾化解、质量监督等工作,积极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及时消除改造过程中的“绊脚石”。社区积极依托“老工匠”志愿服务队,通过敲门行动、阳光议事会等“线上+线下”方式了解民情、征求意见,始终把倾听民意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居民需求,体现居民“众筹”特色,让广大居民充分参与到“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的小区改造全过程。

今年70岁的向泽峰是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有着34年党龄。得知小区被列入到改造名单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找到社区,申请加入小区自改委。“我在这住了20多年,谁家情况都熟,我不上谁上!” 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投身改造工作的初心。改造初期,更换楼道单元门的计划引发分歧:老人怕智能门操作难、出故障,年轻人坚持要人脸识别智能门,还有人担心成本与维护费。向泽峰牵头成立协调小组,逐户记录诉求,一周内整理出清单。他随后组织三场议事会,邀请技术人员到场演示,引导居民换位思考,最终确定“智能+传统”方案:主体为带密码的简易智能门,保留机械钥匙孔作为备用,同时选用加厚防盗材质。方案落地后,向泽峰每日跟进安装、监督质量,还帮老人登记门卡、讲解操作。如今新单元门投用,居民们常夸:“老向哎,这门太合心意,多亏有你!”

72岁的翟小玲是小区的一名老党员,也是居民口中的“翟大姐”。在小区管线改造、墙面翻新等改造工程中,她没有只关注“大进度”,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关乎居民日常体验的“小细节”上,用细致观察和及时行动,让改造更贴合大家的生活需求。她常说:“改造不是‘完工就结束’,要让居民住得舒心、暖心,才是真的改好了。”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改造中的细节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有的还主动站出来监督施工质量,让老旧小区不仅“改出新面貌”,更“聚起众人心”。

新3

注重长效,做好“后半篇文章”

老旧小区重在改,关键还要护。社区党委建立健全“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等各类组织,建强小区“红色管家”,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建、管、运、监”各环节、全过程,努力打造繁昌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的“新光样板”。

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推行小区网格党支部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新模式,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推动建立“回声廊”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把矛盾解决在网格内,把实事办在居民心坎上,用心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有效整合资源,动员指导小区内53名党员组建志愿队伍,影响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建立小区事情有人管、有人议、有人办的长效机制,凝聚成“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共识。

社区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表演和志愿服务活动,将居民聚在一块,将人心拢在一起,发动居民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主动加入到综治巡逻、保洁清理、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中,对车辆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毁绿种菜、饲养家禽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引树“让小区一直美下去”的时代新风。

从“脏乱差”到人人夸,居民看到了新变化、见到了新成效、得到了新实惠。社区党委书记姚晓芳高兴地说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凝聚成推进小区改造的强大力量,使老小区有了新模样,居民的‘呼声’变成了‘掌声’,小区的‘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获得感在家门口不断提升!”(杨才星 程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