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凤阳县殷涧镇,山林叠翠、果香满溢,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活力与发展的生机。近年来,殷涧镇锚定乡村振兴目标,立足本地地理与生态资源优势,以合作社为核心抓手,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筑基、农文旅融合赋能、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径。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合作社不仅让“果丰”成为现实,更推动“民富”落地、“村美”升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
特色林果筑基,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集群”,结出致富果
殷涧镇依托独特气候条件,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户与土地整合起来,打造特色林果产业集群,让一颗颗果实成为村民的“致富密码”。白云村业泽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破局,建成50亩猕猴桃种植园,引进金福、翠香等优质品种,今年进入盛果期后,每亩产量达4000斤,以每斤20元的价格畅销上海等地;同时拓展20亩无花果、30亩水蜜桃及5亩桑葚种植,并配套烘干房与冷库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卧牛湖庄园家庭农场则将“不毛之地”改造成板栗林,如今每亩产量稳定在1000斤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宋集村梅大姐的葡萄园,在镇村指导与农技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绿色防虫技术种出优质葡萄,借助 “线下采摘 + 线上订单”打开销路,还开办农家乐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就业岗位同步增加:业泽合作社吸纳20余名留守妇女、脱贫户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卸店村林果产业带动30余人长期就业,采摘季用工超100人,真正实现“家门口增收”。
农文旅融合,从“生态优势”到“业态升级”,激活美丽经济
依托林果产业形成的生态基底,殷涧镇以“文旅+”为突破口,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文化挖掘上,卸店村围绕“杏林春暖”历史典故,流转土地种植杏树,复建景观打造太极杏林景点,杏花季吸引大批游客打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发展。在基础设施与业态打造上,沿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布局休闲长廊、亲水滩等设施,打造“稻田时光”“古杏春晓”“宋集露营地” 等热门打卡点;结合宅基地改革流转闲置住宅,建成“卸店小院”民宿,并配套摄影打卡、野外垂钓、围炉煮茶等项目,实现民俗体验、研学培训、旅居康养等多业态联动,“卸店小院”成功入选“皖美金牌民宿”。此外,殷涧镇还深挖红色资源,建成党性教育馆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通过菊花采摘节、年货节、山地自行车骑游等活动聚人气、提热度,让“沉浸式”乡村旅游成为新标签。
合作社赋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夯实振兴根基
殷涧镇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合作社始终扮演着“领航者”角色,通过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凤阳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聚焦特色产业,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藤茶嫁接种植,统一收购农户采摘的藤茶,经包装后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既提升产品价值,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宋集村则探索“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苏绍进家庭农场依托该模式实现600亩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今年亩产达500斤,不仅为农场带来可观收益,还为当地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合作社的“抱团效应”,有效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时技术不足、销路狭窄、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成为殷涧镇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如今的殷涧镇,在合作社的领航下,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殷涧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不断放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让这片土地持续绽放“果丰民富乡村美”的魅力。(赵雪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