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旌德县三溪镇霍家桥村下怡组农户纪小毛家的20亩杂交板栗园迎来采收旺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板栗苞,微风拂过,果香随风飘散。
每天清晨,纪小毛就和妻子背着竹篓、挎着竹篮、扛着长竿穿梭在林间,熟练地敲打树枝,带刺的板栗苞簌簌落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采摘完成后,他们将板栗苞运回院子,启动去年添置的小型板栗剥壳机—— 机器嗡嗡运转,带刺的外壳快速分离,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板栗仁自动落入接料筐中,不仅比手工剥壳效率快3 倍,还避免了果肉破损,大大节省了人力。
“今年雨水少得可怜,从板栗开花到结果,就没下过几场透雨,把我们可愁坏了,好在前期管护到位,保住了一部分产量。” 纪小毛一边从剥壳机旁分拣板栗仁,一边介绍道,“虽说受降水量影响,但 20 亩地加起来,2700 多斤的收成,实属不易。” 她家种的是“燕红”杂交板栗,果子颗粒均匀、甜度高,在当地小有名气。
谈及销售,纪小毛有着清晰的规划:“大部分板栗都提前联系好商贩了,他们会直接上门来收,给的收购价是3块钱一斤,省心又省事,这部分能占总产量的八成左右,大概2160多斤。” 剩下的两成约540斤板栗,她留着做零售,部分是周边村民知道他家板栗品质好,会主动上门购买,零售价5块钱一斤;另一部分妻子会装成5斤一份的小袋,带到镇上的农贸市场摆摊售卖,遇到回头客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20多斤。
“卖给商贩能保证基本收益,零售能多赚点差价,算下来这2700多斤板栗,总共能有一万块的收入,用于补贴家用,日常开销也能宽松些!” 纪小毛指着院子里堆得整整齐齐的板栗袋,脸上满是满足。为了让板栗保持新鲜,他特意把待售的板栗仁用湿布盖着,还在院子里搭了遮阳棚,上门顾客来买时,总能拿到口感脆嫩的新鲜货。
如今,纪小毛的板栗凭借好品质积累了不少固定客户,每年一成熟,熟悉的商贩就会主动联系收购,不少老顾客也会提前打电话预订上门购买的份额。这种“大部分批发给商贩保稳定、小部分零售增收益”的销售模式,让他的板栗销售不用愁,20亩杂交板栗园不仅成了家里的“摇钱树”,也让这份金秋的收获,成为一家人稳稳的幸福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