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高龄补贴审核就是填个表、报个数据,没太当回事。这次谈话让我意识到,哪怕漏看一个证明,都可能影响补贴发放的准确性。今后我一定仔细核对、严格把关,不让小疏忽酿成大问题。”近日,在砀山县赵屯镇纪委办公室里,黄庄寨村负责民政工作的村干部在接受谈话提醒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今年以来,赵屯镇纪委坚持问题导向,前移监督关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实功、求实效,通过灵活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截至目前,全镇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8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18人次,占比64.3%,真正实现管住大多数、教育挽救干部的效果。
为提升监督精准度,赵屯镇纪委紧盯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依托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等渠道,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工作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方式,帮助干部厘清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方向,推动作风转变和工作提质增效。同时,督促各村(社区)党组织将“咬耳扯袖”融入日常工作,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点”、及时“纠”,推动监督模式从“事后追责”向“全程护航”转变。
为避免“一谈了之”,赵屯镇纪委在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过程中,强化“治未病”思维,不定期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紧绷纪律之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把监督做在平时、抓在日常。在严格执纪中彰显刚性约束,督促干部规范用权、认真履职;同时也在严管中体现厚爱,通过及时提醒、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干部卸下包袱、主动作为,全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赵屯镇纪委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单缓缓)(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