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8月29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发布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2022—2024)》,并公布全省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检察案例4件,其中刑事公诉案1件、民事执行监督案1件、行刑反向衔接案1件、公益诉讼案1件。安庆市宿松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办理的汪某等19人跨省处置工业污泥污染环境系列案入选。
该案由省生态环境厅、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挂牌督办,涉及工业污泥800余吨,来自三省五地,污泥属性有别,倾倒地点不一,涉案人员众多。安庆市宿松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过程中,坚持因案制宜、罪刑相宜、治理适宜,积极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坚持因案制宜,找准切入点。以下游产废处置人员为起点,引导侦查机关针对性开展工作,制作《污泥流转表》与《资金往来表》,全面梳理和把握货运时间、过磅重量与交易金额的内在联系,从而由末端向上游厘清涉案污泥相关的产废单位、中介人员、承运情况、转移情况、应急处置情况等基本事实。坚持罪刑相宜,把握精准度。强化全链条证据审查,明确提出“认定明知为主,认定损失为辅”的办案思路,综合考量被告人的从业经历、污泥接触情况、同类行为受处理情况等因素,分析判断主观过错及大小,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稳妥适用“情节严重”。坚持治理适宜,保障生态美。全面深入分析案情,重点分析和把握产废单位与中转人员、处置人员的主观过错、赔偿能力等要素与民生就业等要求,由下溯上处理“处置人员、中转人员、产废单位”,促成产废单位积极交纳生态修复费用。同时,强化协同意识,凝聚治理共识,会同公益诉讼部门与环保部门做好系统治理“后半篇文章”。(方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