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闹矛盾,等着干部来调解,心里总不踏实;现在能自己挑信得过的人来评理,问题解决得又快又服气!”近日,在泗县黑塔镇矛盾纠纷调解室,刚与邻居化解宅基地边界纠纷的村民老陈,对着墙上的“调解人才库”名单连连点赞。自推行“和事”调解工作法以来,黑塔镇将矛盾化解的“选择权”交给群众,让“身边人解身边事”,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子。
人才“亮家底”,群众“挑着选”
“要化解矛盾,先得让群众信得过。”黑塔镇平安法治办负责人介绍,为打破传统调解“指派式”的局限,黑塔镇通过“群众自荐、邻里互荐、村组推荐”三措并举,筛选出退休干部、退休医生、党员教师、乡贤能人等133名“靠谱人”,按“家事调解”“邻里纠纷”“经济合同”“土地流转”等类别,建立起“调解人才库”。
群众遇到矛盾,只需到村级调解室或通过镇综治中心反馈,就能从人才库中自主挑选1至2名调解员;调解员也可根据自身专长“接单”,形成“群众挑人、能人挑事”的双向选择模式。截至目前,黑塔镇通过自主选调解员化解的纠纷,当事人满意度达94%。
分级“解难题”,效率“提上来”
“简单纠纷当场了,复杂问题合力解,不用来回跑,省心!”提及前不久的土地纠纷,黑塔镇界牌村魏先生感慨道。针对矛盾难易程度,黑塔镇构建对于邻里口角、家庭琐事等简单纠纷,由选定的调解员当天对接、现场化解;涉及多户利益、村集体事务的复杂问题,村级调委会联合调解员共同研判方案;重大疑难纠纷则由镇司法所、派出所、农村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专班,整合资源、“靶向攻坚”。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黑塔镇受理的264起矛盾纠纷中,70%在调解员初调阶段就成功化解,14%由村级跟进处理,仅2%需镇级专班介入,平均调解时长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2天,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长效“强保障”,治理“有温度”
“能评上‘优秀调解能手’,不仅是荣誉,更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在黑塔镇9月份综治工作表彰会上,退休教师王师傅拿着生活用品奖励,笑容格外灿烂。为让“自选调解人”工作法持续运转,该黑塔镇从三方面筑牢保障:制定“和事”调解员管理办法,将调解成功率、群众口碑纳入考核,每年评选“优秀调解能手”“金牌调解员”;在1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标准化调解室,设置“说事说理角”,让群众“有处说事、有人理事”;通过村民大会、田间宣讲等形式,分享14起优秀调解案例,讲述调解员故事,营造“人人参与调解、家家守护和谐”的氛围。
如今,在黑塔镇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随处可见调解员忙碌的身影:帮邻里化解农具借用矛盾,为养殖户协调饲料供应纠纷,替老人处理赡养问题……133名“自选调解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活细胞”。今年以来,黑塔镇累计化解矛盾227起。下一步,黑塔镇将继续优化“和事”调解工作法,吸纳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加入人才库,为特殊群体定制调解方案,让和谐之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泗宣)(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